李贽《藏书》与唐顺之《左编》之关系考述
[Abstract]:Li Zhi's Collection of Books is an excellent historical work with rich value of the times. Its value is derived not only from the era in which Li Zhi lived, but also from Li Zhi's absorption and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his predecessors. Among them, Tang Shunzhi, a scholar in the middle Ming Dynasty, had the most obvious influence on his academic thought. Are printed with Tang Shunzhi "left" stamp.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the style of writing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theory of Taoism and so on. Both Li Zhi and Tang Shunzhi are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Wang Xuehou, and the two works embody the compilation purport of swimming under different schools of Wang school.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Li Zhi's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Tang Shunzhi's left Editing embodies the inner development clue of the historiography thought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项目编号:07JJD770092)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唐顺之史学研究”(项目编号:7090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茂体;论《藏书》对《左编》的继承与批判[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6期
2 李德锋;;唐顺之两部《解疑》的史学思想[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郑丽萍;;“请卖爵子”考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邓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试论盛唐后期到中唐前期的文儒思想及其文学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赵丽娟;;李贽“童心说”的美学意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景盘;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的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1年01期
6 刘小华;粟芩苓;;夏、商、西周时期养生思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7 柯昊;;先秦“君子”观念的流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侯立兵;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桑凤平;李响;;中日孝道之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会强;论西汉初国家重构中的“孝”秩序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长坤;;陕西地区张载关学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咸晓婷;中唐儒学变革与古文运动嬗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薛青涛;明词与阳明心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曾小明;魏晋名士的身心观[D];湖南大学;2010年
6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雪华;两汉马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徐海东;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基础[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刘佳;《红楼梦》中“愚”的美学意蕴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万强;王安石的“性论”[D];兰州大学;2011年
7 赵兴余;苏轼与司马光《中庸》诠释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正飞;李贽人生观与艺术观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金凤;论公安派袁中道“性灵说”及其文学理论价值[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韩荣荣;现代女词人茅于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兴东;《藏书》和李贽的史识[J];史学史研究;1995年04期
2 刘玉梅,史清敏;李贽的个性心理思想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沈广斌;《万历十五年》的偏颇——兼论李贽的写作目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钱茂伟;论李贽对义理史学的系统批判[J];学术月刊;1999年07期
5 任冠文;李贽的史学思想[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陈曼平 ,张克;李贽的美学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7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中的两个问题考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8 任冠文;李贽建立在平等思想上的私欲动力说[J];学术论坛;2000年04期
9 李彤;司马迁、李贽比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赵明政;《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补证[J];江汉论坛;198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孙杰;;论“童心说”与个性教育——李贽个性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卓越;;心源说:唐宋派文论中佛学要素之考辨[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傅小凡;;李贽论“道”[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琴安;;论李贽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罗德荣;;金圣叹小说美学的成就与贡献[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欧阳代发;;袁刊本《水浒》李评确出李贽之手辨——兼评《〈容本〉李评为叶昼伪作说质疑》[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8 陈宝良;;晚明的尚武精神[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9 谢正光;;严嵩诗诣评价析论[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10 何乃川;;李贽思想开放性浅谈[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燕南;“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藏书》[N];光明日报;2001年
2 马汝云;伟大的回族哲学家李贽[N];云南政协报;2004年
3 张文珍;追求“自我”的李贽[N];学习时报;2004年
4 梁苑;走进李贽思想历程[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王炳昌;李贽——尚待挖掘的思想文化宝库[N];云南政协报;2011年
6 祁志祥;探寻李贽的思想轨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黄士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李贽全集注》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向明;李贽在姚安的自警联[N];云南日报;2001年
10 王恩重;李贽思想研究的深化[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宝峰;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王伟;唐顺之文学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尊举;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少康;纪效新书拳经考[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王维;“心”与“声”的解读[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王红梅;许筠论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鲍希福;三教本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论李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新莲;李贽自我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海东;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基础[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吴恬;唐顺之晚节与事功考辨[D];南京大学;2011年
5 庄树宗;李贽“人道”观探析[D];华侨大学;2011年
6 王文华;李贽自由思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盛晶;道家思想对李贽哲学思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解光书;唐顺之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翔;李贽:历史叙述中的形象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反理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3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2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