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哲学批判维度

发布时间:2019-03-12 11:44
【摘要】:马克思创立的历史科学是指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旨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而不是满足于历史碎片的堆积。它超越了以往历史哲学的思辨性,从哲学的思辨转向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使历史科学具有现实的批判维度,从而真正成为一门现实科学。但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是实证的批判哲学而不是纯然的实证科学,批判性始终是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本质特征。这种批判性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批判对象上的现实性;批判方法上的总体性;批判路径上的具体性。
[Abstract]:The historical science of Marx was pointed to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wa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law of human history and not to meet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ical debris. It goes beyond the thought of the past historical philosophy, from the speculative of the philosophy to the positivism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so that the historical science has the realistic critical dimension, thus truly becoming a real science. However, Marx's historical science is an empirical and critical philosophy rather than a pure empirical science, which is alway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Marx's historical science. This critical reflection lies in three basic aspects: the reality of the critical object;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critical method; and the specific nature on the critical path.
【作者单位】: 武汉工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YJA710016)的成果
【分类号】: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萍;;论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哲学基础[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2 刘怀玉;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经济决定论”还是“经济支配论”——马克思“经济必然王国支配性发展”理论的当代诠释[J];理论探讨;2002年01期

3 吴晓明;;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陈燕君;;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意蕴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田秀云;白臣;;我国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倪星;;转型期中国的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A];论法治反腐——“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敬斌;;毕节试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5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金美;叶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J];江汉论坛;2010年08期

2 魏明超;;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发生学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吴炜;周全华;;科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张一兵;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三大理论制高点[J];哲学动态;1997年06期

5 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斯肯德罗夫 ,董进泉 ,德新;21世纪的历史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11期

2 金重远;探索历史科学的新课题[J];探索与争鸣;1998年02期

3 郝孚逸;评价历史人物应不违历史科学[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4 默根;从历史科学中吸取智慧[J];安徽史学;1996年02期

5 卞绍斌;唯物史观:纯粹实证科学还是哲学的社会批判学说——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辨析[J];理论探讨;1998年06期

6 王永昌;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教育[J];理论学刊;1999年04期

7 ;《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前言[J];史学史研究;1994年01期

8 于尔根·科卡,景德祥;20世纪下半叶国际历史科学的新潮流[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9 ;马克思的名字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10 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 ,王燕生;二十世纪的历史科学——国际背景评述(续一)[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X;;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罗郁聪;;唯物史观与现代社会形态“趋同”发展论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沈湘平;;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观念初探[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前言[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5 孙淼;;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奠基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朱维铮;李天纲;;与朱维铮谈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9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潘前春;;文史资料功能之我见[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海鹏;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N];光明日报;2002年

2 庞卓恒;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成就和挫折中寻求振兴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任德胜 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局长;灾害与亚细亚生产方式[N];中国社会报;2009年

4 董欣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罗炳良;发展唯物史观 繁荣历史科学[N];人民日报;2002年

6 李学勤;侯外庐先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记者 杲文川;加强国际交流 推动史学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陈铁健;胡乔木谈治史理念[N];学习时报;2007年

9 周一良 苏双碧;新中国史学研究回顾[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历史所 林甘泉;50年的回忆和思考(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斌;二十世纪关于商周公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7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忠正;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向延仲;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翠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当代的全球化[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6 周春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2年

7 王朋;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刘海英;论培根的社会历史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安光远;生态历史观的史学价值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8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38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