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3:04

  本文关键词: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是中国史学的转型时期,方向多种、方法各异,在多元化的潮流当中,胡适与傅斯年的学术思想因求新、求变的内涵,成为当时史学界实证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两人对于中国史学转型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实证或称新考据的史学确立了前进的方向与准则——科学、客观的治史态度与精神,这一态度与精神在两人史料观中得以突显。 一方面,胡适与傅斯年作为中国现代史学转型期的学术大师,因其相似的中西教育背景,频繁的学术互动,加之均处于新史学创建的学术大环境下,两人史料思想有较多共通处。另一方面,又因性格、学术熏陶及风格等原因,造成两人史料观念存在差异。本论文欲从胡适与傅斯年各自的史料思想入手,在深入考察其思想来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两人史料观的异同及其原因。在此过程中,发掘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学术与史料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同时讨论他们对于西方学术与史料思想的选择性引入与借鉴,继而探讨两人如何在吸收、利用西学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史学转型的内在脉络与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有关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学术背景。学界对于傅斯年史料思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胡适史料观的关注则较少,而对于两者史料观的比较研究则更为不足。因此,通过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既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两人的史料学思想及整个学术思想,也可以为当今史料思想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第二部分由正文四章构成。 第一、二章主要从史料思想的来源、主要内容入手,分别研究胡适与傅斯年的史料思想。胡适与傅斯年有着相似的史料思想来源,均从中西学术及史料思想中寻求可借鉴的成分。两人在史料的重要性、搜集与整理、研究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第三章在分别介绍胡适与傅斯年的史料观后,开始考察两人史料思想的异同。两人在对旧史料观的评判与新史料观的设想、史料观构建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史料的比较研究方面有着较为相近的理念。同时,他们在史料处理方式、史料研究与搜集的范围、史料观的受众及目的方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四章主要研究造成胡适、傅斯年史料观异同的原因及两位史家史料观的学术意义。两人有着由传统教育到新式教育的求学经历,加之两人亦师亦友的学术交流,遂使史料思想具有相似处。同时,受性格、学术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史料观又呈现着较大不同。最后,从“还它一个本来面目”和“为中国寻找现代认同”方面分别评价两人史料观。 通过对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他们的史料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即在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史料研究理念与方法,构建了推动史学变革的新史料观,对当时以及此后史料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胡适 傅斯年 史料思想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二、研究状况10-15
  • (一) 学术界对胡适史料观的研究11-12
  • (二) 学术界对傅斯年史料观的研究12-14
  • (三) 学术界对胡适与傅斯年的比较研究14-15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胡适以科学精神和方法为指导的史料观16-24
  • 一、胡适史料观的中西思想来源16-19
  • (一) 中国传统学术的浸染16-18
  • (二) 西方学术的阐释与运用18-19
  • 二、史料观主要内容19-24
  • (一) 史料的界定与重要性19-20
  • (二) 史料的搜集、审定与整理20-22
  • (三) 比较的史料研究22-24
  • 第二章 傅斯年“自然科学式”的史料观24-32
  • 一、傅斯年史料观的中西思想来源24-26
  • (一) 中国传统学术的承袭24-25
  • (二) 西方学术思想的熏陶25-26
  • 二、史料观主要内容26-32
  • (一) “史学便是史料学”26-27
  • (二) 史料分类及其价值27-28
  • (三) 史料的搜集和整理28-30
  • (四) 比较的史料研究方法30-32
  • 第三章 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32-50
  • 一、共通处与相似性32-43
  • (一) 对旧史料观的批判与新史料观的构建32-36
  • (二) 新史料观构建的途径与方式36-40
  • (三) 以比较方法处理不同史料40-43
  • 二、不同点与相异性43-50
  • (一) 史料处理方式不同43-45
  • (二) 史料研究与搜集的范围不同45-47
  • (三) 史料观的受众及目的不同47-50
  • 第四章 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异同的原因及其评价50-58
  • 一、史料观异同的原因50-55
  • (一) 相似的原因50-53
  • (二) 不同的原因53-55
  • 二、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评价55-58
  • (一) 胡适史料观评价——“还它一个本来面目”55-56
  • (二) 傅斯年史料观评价——“为中国寻找现代认同”56-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列曙;吴云峰;;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狄笙;史家与史学──20世纪三位学人治史门径蠡测──傅斯年:作为学派的领袖与作为个体的史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孔祥成;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的史料观——解读1928~1948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谢进东;;现代性与傅斯年的史学思想[J];古代文明;2010年02期

5 董恩强;;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再认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孔祥成;历史语言研究所史学方法创新初探——以《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1948年)为线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胡逢祥;胡适、傅斯年两家史学方法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顾红亮;论胡适的历史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盛邦和;傅斯年:批评主义史料学派的文化建设论[J];河北学刊;2000年03期

10 陈启云;;中国人文学术的近代转型——胡适、傅斯年和钱穆个案[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7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