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货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方祥;;三十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源涛;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3 吉书时;许殿才;;何兹全先生访问记[J];史学史研究;1990年01期
4 黄静;食货学派及其对魏晋封建说的阐发[J];学术研究;2005年02期
5 阮兴;;《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阮兴;;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唯物史观、社会史论战与中国经济史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苏永明;;由盛转衰:食货派史学研究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陈峰;;从食货之学到社会经济史——社会史论战对中国经济史学的催生和形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园园;;“食货”学派的基本特征研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苏永明;;“食货派”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特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宁欣;陈涛;;“中世纪城市革命”论说的提出和意义——基于“唐宋变革论”的考察[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8 张剑平;;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9 苏永明;;“食货派”的经济史研究方法探讨[J];史学史研究;2007年03期
10 黄静;禹贡派与食货派的学术关联[J];学海;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晓丽;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园园;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5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友平;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莹莹;在政治与学术之间—陶希圣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文军;食货学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紫微;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小玲;论杨联朸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逄丽丽;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陶希圣[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何兹全;九十自我学术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李源涛;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3 李根蟠;唯物史观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J];河北学刊;2002年03期
4 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5 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1997年04期
6 何兹全;怀念师生深情 忧心国家大事——由一天日记引出的[J];学术界;2002年02期
7 陈峰;《食货》新探[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8 何兹全;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食货学派及其对魏晋封建说的阐发[J];学术研究;2005年02期
2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耿法;"高陶事件"启示录——读《"高陶事件"始末》[J];书屋;2005年02期
4 范泓;;陶希圣:公竟渡河之悲剧[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3期
5 黄欢;;“文胆”陶希圣的家族往事[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15期
6 李杨;范泓;;“公竟渡河”之悲剧——陶希圣从政之痛[J];领导文萃;2009年24期
7 江海;;陶希圣“叛蒋”的前前后后[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年08期
8 何兹全;怀念师生深情 忧心国家大事——由一天日记引出的[J];学术界;2002年02期
9 辛衡;;迷途知返 陶希圣[J];百科知识;2006年11期
10 范泓;;陶希圣之女陶琴薰[J];书摘;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车华玲;;中学历史教材编写与历史学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6 高明士;;隋代中国的统一——兼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7 郑s,
本文编号:2577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7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