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夸张与融贯: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0-07-07 07:50
【摘要】:正作为围绕着历史学实践的论争中的一个阶段,后现代主义已然结束。⑤这场世纪末的热闹风潮而今已是强弩之末。①它阐述了一种史学"理论",而这种理论从未形成足以开宗立派的实践。尽管它确实提出了重要的问题,但往往是以夸张(hyperbole)这种转义(trope)来提出这些问题的,这使得它们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②夸张是一种浮华的转义;它为了修辞效果而进行戏剧化的夸大。③一再重复钝化了这种效果,持续的使用令人对它感到麻木。是时候继续前进了。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云;;历史“知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蒋正虎;;历史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以基思·詹金斯的《论“历史是什么?”》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邓京力;;对现代西方史学理论基础的挑战——试析凯斯·詹京斯之《历史的再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4 原理;;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编纂学——读安克施密特的《历史与转义:隐喻的兴衰》[J];新视野;2006年03期

5 张仲民;;后现代主义史学之主张与评价——以Re-thinking History和《历史的真相》为例[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2期

6 李振宏;;特约评论人语[J];文史哲;2006年05期

7 江文君;;西方新文化史简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杜清娥;;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沧桑;2009年05期

9 陈启能;郭远英;;列宾娜谈“后现代”之后的历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10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陈新;历史编纂与后现代主义[J];东南学术;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春文;;新方法 新领域 新手段——近3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3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胡如雷;;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6 王利红;;试论卡莱尔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杨国强;周武;;陈旭麓教授与中国当代史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陈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讨论中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白寿彝;;重读《莱芜集》——为王毓铨先生85岁寿辰而作[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耕华;史学与文学有别之外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8年

2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N];文汇报;2010年

4 李洪岩;华好九章论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向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并未因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而失去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流动大学的跨国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孙立新 于晓华;国家崇拜与民族灾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陈恒 常程;知识的容器、观念的传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郑文;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杨波;让历史重回公众视野[N];解放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根;论卡罗·金兹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兴斌;历史事实的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瑞;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小忠;历史、证据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新影;重评托马斯·卡莱尔的历史思想[D];山东大学;2005年

2 田兴斌;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编纂学[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游;福柯的历史哲学思想之探微[D];西南大学;2006年

4 黄轩;试论德国经典历史主义史学的学科理论特性[D];北京大学;2008年

5 何吉龙;史景迁的中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研;迈涅克与历史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艺萍;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于立勇;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冯会华;战士与学者[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74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