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4:06

  本文关键词: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直至上世纪初,近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地位的最终确立,才使历史学应用更为严谨、成熟和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对历史进行深层次的解释成为可能,并且直接促成了心理史学——这门历史学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心理史学研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史学工作者们对于用心理学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提出了很多设想及尝试,这些充满创新和大胆求索精神的初试自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没有统一的理论规范,各用各的概念:“历史心理学”、“心理史学”、“心智史学”、“精神状态史”等,研究力量也比较分散。目前心理史学在中国大陆地区并未发展成为一门历史学科,从事心理史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在各自领域进行着独自探索,它没有自己的学术阵地,国内也没有开过一次有关的学术讨论会,从总体上来说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也正因如此,拥有独特史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心理史学在未来具有极大发展潜力。本文尝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进行心理史学研究的一般路径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陆的心理史学发展状况予以综述性梳理,厘清现当代心理史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线索,以此探求中国心理史学的未来发展路径。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本文写作目的、意义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动态,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第二部分回顾了心理史学在西方起源与演进的过程,重点阐述了当代心理史学发展脉络与走向问题,其次说明了1978年以前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状况及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部分在使用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尽论述了以出版著作与发表论文为表现形式的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现状,以此为进行反思和前景展望的立论基础。 第四部分以研究视域、史料来源、史学方法的三方面新变化为线索理清35年来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的现状与动态,总结了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最后通过反思当今心理史学的发展态势,为心理史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前景展望。认为中国大陆地区未来心理史学的发展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一是进一步走向实践与应用;二是本土化研究路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
【关键词】:中国大陆 心理史学 理论与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绪论5-10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5-6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6-9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9-10
  • 第一章 心理史学发展渊源概述10-24
  • 一、西方心理史学发展之轨迹10-18
  • (一) 心理学与历史学的结合: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对历史的探索10-13
  • (二) 心理史学的嬗变——非精神分析心理史学的崛起13-16
  • (三) 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向的新心理史学16-18
  • 二、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之缘起18-24
  • (一) 对历史人物心理的直觉性阐发18-19
  • (二) 1978年以前中国大陆学者对西方心理史学的回应19-20
  • (三) 心理史学与唯物史观:相互对立或者兼收并蓄20-24
  • 第二章 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发展脉络24-44
  • 一、1978-1991年: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24-33
  • (一) 从反封建专制主义的学术工具到独立建立理论框架的尝试24-32
  • (二) 西方心理史学的引入与回响32-33
  • 二、1992-2012年: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成熟33-44
  • (一) 对心理史学理论框架建构的探索33-37
  • (二) 心理史学实践分析的深化37-44
  • 第三章 中国大陆当代心理史学研究趋势与前景展望44-55
  • 一、对心理史学研究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反思44-46
  • 二、中外心理史学的比较与互动研究46-49
  • (一) 区别与联系:中国大陆学界对西方心理史学理论的批判性吸收46-47
  • (二) 中外心理史学的相互回应47-49
  • 三、当代心理史学研究出现的新变化49-53
  • (一) 研究视域的转换与深化49-51
  • (二) 史料来源的开发与拓展51-52
  • (三) 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丰富52-53
  • 四、心理史学研究前景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0
  • 一、中文著作55-56
  • 二、中文译著56-57
  • 三、外文文献57-58
  • 四、期刊论文58-60
  • 附录: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文献统计表60-81
  • 致谢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鹏;试析洪秀全的心理状态───心态史学方法的尝试[J];安徽史学;1997年01期

2 师吉金;1949—1956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心理之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孟富国;;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农民心理分析[J];沧桑;2008年02期

4 马向真;评艾里克森对马丁·路德的心理史学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陆俊;;试论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的从众心理[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6 黄夏玉;;心理史学概述及研究需注意的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胡波;社会心理与历史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8 周新华;张小健;;从社会心理看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冒进的原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徐扬;甲午战争时期官僚士大夫的心理变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赵文;;大跃进运动发起与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简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3期


  本文关键词: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27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