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问题意识:近现代中国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20 12:38
日常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式。从"社会生活"转向"日常生活"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特色,在近现代乡村领域成果斐然。生活史研究的核心要义在于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及对人的价值的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对此关切尚有欠缺。因此,有必要从梳理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脉络和问题意识入手,以明晰研究路径,进而推进基于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价值考量的"本土化"话语体系,助力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文章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概略及问题
(一) 就学术关注而言, 乡村日常生活史在时间、空间、群体三方面存在不足
(二) 就研究方法而言, 研究中对日常生活史分析角度的把握存在缺失, 方法论上创新乏力
(三) 就价值关怀而言, 研究中对个性化的身体感觉和情感体验注重不够
二、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一) 强化对乡村日常生活史核心关切的领悟
(二) 注重在“人本”关怀下对乡村民众日常生活的“综合”性和“非常”因素研究
(三) 注重对乡民和区域社会、国家关系的审视及历史发掘的多样性
(四) 合理借鉴心态史、历史人类学、田野历史学、地域史、新文化史研究方法
三、乡村日常生活史“本土化”研究路径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具象而个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清代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评[J]. 余新忠,郝晓丽.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2)
[2]开放与多元:新世纪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与学科建设[J]. 常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2)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生产互助与国家扶助措施研究[J]. 苏泽龙.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3)
[4]中国近代生活史研究30年:热点与走向[J]. 李长莉. 河北学刊. 2016(01)
[5]众生相:民国日常生活史研究[J]. 李金铮. 安徽史学. 2015(03)
[6]个人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增长点[J]. 戴建兵,张志永. 中共党史研究. 2015(05)
[7]似新实旧:20世纪前期的淮北乡村女性婚姻生活[J]. 陈蕊. 史学月刊. 2013(12)
[8]“整体”与“区域”关系之惑——关于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J]. 杨念群. 近代史研究. 2012(04)
[9]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J]. 常建华. 史学理论研究. 2012(01)
[10]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J]. 常建华.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
本文编号:3292838
【文章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概略及问题
(一) 就学术关注而言, 乡村日常生活史在时间、空间、群体三方面存在不足
(二) 就研究方法而言, 研究中对日常生活史分析角度的把握存在缺失, 方法论上创新乏力
(三) 就价值关怀而言, 研究中对个性化的身体感觉和情感体验注重不够
二、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一) 强化对乡村日常生活史核心关切的领悟
(二) 注重在“人本”关怀下对乡村民众日常生活的“综合”性和“非常”因素研究
(三) 注重对乡民和区域社会、国家关系的审视及历史发掘的多样性
(四) 合理借鉴心态史、历史人类学、田野历史学、地域史、新文化史研究方法
三、乡村日常生活史“本土化”研究路径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具象而个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清代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评[J]. 余新忠,郝晓丽.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2)
[2]开放与多元:新世纪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与学科建设[J]. 常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2)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生产互助与国家扶助措施研究[J]. 苏泽龙.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3)
[4]中国近代生活史研究30年:热点与走向[J]. 李长莉. 河北学刊. 2016(01)
[5]众生相:民国日常生活史研究[J]. 李金铮. 安徽史学. 2015(03)
[6]个人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增长点[J]. 戴建兵,张志永. 中共党史研究. 2015(05)
[7]似新实旧:20世纪前期的淮北乡村女性婚姻生活[J]. 陈蕊. 史学月刊. 2013(12)
[8]“整体”与“区域”关系之惑——关于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J]. 杨念群. 近代史研究. 2012(04)
[9]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J]. 常建华. 史学理论研究. 2012(01)
[10]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J]. 常建华.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
本文编号:3292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29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