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客观性的可能性与可欲性
发布时间:2021-10-07 14:37
史学客观性包括认识与文本两个方面。"客观性"在本体层面上隐含"主客二分"的意味,但无论是在本体还是认知意义上,主客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宏观历史认识与叙述层面上,史学客观性是由学术共同体多数共识所确认的关于历史理解与叙述的合理性,这一合理性有其客观史实基础。史学虽不具有自然科学建立在主客当下直接对接基础上的坚实客观性,但关于史学客观性的怀疑主义和相对论质疑最终是不成立的。客观性是史学合理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在客观性之外,史学合理性尚有深刻性、创造性及丰富性等合理性要求,并且,"好的主观性"(利科)本身即是史学合理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客观性对史学来说并非无条件可欲的。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史学客观性”概念辨析
二、关于史学客观性问题的具体分析
三、史学客观性的可欲性与局限性
本文编号:3422239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史学客观性”概念辨析
二、关于史学客观性问题的具体分析
三、史学客观性的可欲性与局限性
本文编号:3422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42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