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凤林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23:01
本文关键词:缪凤林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缪凤林是中国近代学术界的著名史学家。自幼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国学根柢;早年求学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受教于柳诒徵、刘伯明诸名师,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培养了浓厚的治史兴趣。1923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沈阳东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缪氏一生治学广泛,涉及史学、文学、哲学、佛学等领域,但史学是其治学重心。中国通史和史学批评是缪凤林着力较深的两个领域,且成就突出。缪氏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其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通史纲要》、《中国通史要略》、《本国史》、《中国民族之文化》、《日本论丛》等,此外,他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论文。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与深重的民族危机,缪氏从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出发,寻求东西方在道德方面的相似性,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对新文化运动展开激烈批评。其通史著作《中国通史纲要》受到学术界较高的评价,与钱穆的《国史大纲》难分伯仲,在20世纪的中国通史编纂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缪氏也因其在通史写作、史学批评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享誉史坛。 近年来,学术界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缪氏的论文,以讨论其在中国通史和日本史方面的学术成就。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专文讨论缪氏的史学批评,对其中国通史、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也尚待进一步发掘。本文以缪氏的中国通史、史学批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为讨论对象,通过对其史学著作与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分析其治学特点与方法,并客观评价缪氏在上述领域的主要成就与贡献。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在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作者选择缪氏史学作为论文选题的一些基本考虑。第二部分较为详细地梳理了缪凤林的生平与学术道路,并重点分析了柳诒徵和吴宓的学术与思想对缪氏毕生治学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分别考察了缪氏在中国通史、史学批评以及史学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第四部分为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缪氏其人其学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关键词】:缪凤林 中国通史 史学批评 民族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9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2
- 一、生平与治学道路12-22
- (一) 生平概略12-14
- (二) 师承及社会交往14-22
- 二、缪凤林的治史实践与史学思想22-62
- (一) 缪凤林的中国通史写作22-36
- (二) 缪凤林的史学批评36-51
- (三) 缪凤林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51-62
- 三、结语62-65
- 参考文献65-69
- 后记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师渠;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姜爱智;缪凤林史学思想述论[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柴文华;康宇;袁立莉;张慧研;;对缪凤林希腊精神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4 张越;试论学衡派的史学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桑兵;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会[J];历史研究;2004年05期
6 卢朝允;;略论缪凤林的日本史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杨辉;;“学衡派”的人性善恶论——以吴宓、缪凤林为例[J];求是学刊;2011年03期
8 周云;学衡派史学思想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6期
9 ;《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10 田亮;抗战时期缪凤林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缪凤林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5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