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0:06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进化史观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历史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态和关键环节。从中国历史观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变易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近代进化史观既脱胎于传统变易史观,又成功超越与突破了传统变易史观的理论阀限,是中国人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在我国历史观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彻底颠覆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古老信条;二是成功完成了变易历史观的近代化转型;三是有力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可以说,没有传统变易史观的历史积淀与创新发展,中国近代就不可能融合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形成影响深远的进化史观;同样如果没有进化史观所做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中国人也不可能迅速接受并广泛传播唯物史观。近代进化史观的形成与发展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紧密相联,息息相关,二者之间是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进化史观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鲜活丰富的变革实践则为进化史观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广阔的空间。进化史观不仅是推动变易史观近代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的理论动力。
【关键词】:变易史观 进化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09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6
- 导论16-29
- 一、中国近代进化史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6-17
- 二、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17
- 三、研究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的目的和意义17-18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18-29
- 第一章 变易史观的理论溯源及其具体形态29-50
- 第一节 传统辩证法思想的历史演革29-38
- 一、中国传统辩证法的萌芽与初步形成29-32
- 二、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曲折发展32-36
- 三、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巅峰时期36-38
- 第二节 变易史观的基本形态38-44
- 一、复古退化的变易史观39-41
- 二、发展进步的变易史观41-43
- 三、往复循环的变易史观43-44
-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变易史观44-50
- 一、龚自珍的变易史观45-47
- 二、魏源的变易史观47-50
- 第二章 戊戌维新时期的进化史观50-85
- 第一节 康有为的进化史观50-58
- 一、变者,天道也50-52
- 二、“公羊三世”说与大同理想52-56
- 三、对历史进化动力的唯心主义解说56-58
- 第二节 严复的进化史观58-67
- 一、创造性地介绍和宣传进化论思想58-63
- 二、“力今胜古”的进化史观63-65
- 三、“三强为本”说65-67
- 第三节 梁启超的进化史观67-74
- 一、“变者,古今之公理也”67-70
- 二、对历史循环论的批判70-71
- 三、“三世六别”的历史进化论71-72
- 四、“竞争是进化之母”72-74
- 第四节 谭嗣同的进化史观74-81
- 一、变化日新的发展观75-78
- 二、对“天不变道亦不变”论的批判78-80
- 三、“两三世说”历史进化论80-81
- 第五节 维新派进化史观对古代变易史观的理论突破81-85
- 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化史观85-109
- 第一节 邹容、陈天华、李石曾的进化史观85-91
- 一、邹容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85-87
- 二、陈天华论“终古无革命,,则终古如长夜”87-88
- 三、李石曾论“革命即求进化”88-89
- 四、关于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89-91
- 第二节 孙中山进化史观91-97
- 一、世界进化的三个时期91-93
- 二、“突驾说”与“后来居上”论93-95
- 三、民生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95-97
- 第三节 章太炎的进化史观97-106
- 一、宇宙万物的进化图景98-102
- 二、革命是补泻兼备之良药102-103
- 三、“俱分进化”论与“五无”论103-106
- 第四节 革命派进化史观对维新派进化史观的理论突破106-109
- 第四章 五四时期的进化史观109-124
- 第一节 进化论在五四时期的传播新高潮109-110
- 第二节 李大钊的进化历史观110-118
- 一、进化不息的世界图景110-112
- 二、“民彝论”与“平民政治”112-114
- 三、接受并初步传播马克思主义114-118
- 第三节 陈独秀的进化史观118-124
- 一、宣传进化论,呼吁增强民族抵抗力118-121
- 二、从进化史观转向唯物史观121-124
- 第五章 进化史观的总体特征及其理论焦点124-134
- 第一节 总体特征124-127
- 第二节 理论焦点127-134
- 一、渐变与顿变之争128-129
- 二、改良与革命之争129-132
- 三、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132-134
- 第六章 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134-146
- 第一节 进化史观的历史贡献、积极影响134-140
- 第二节 历史局限140-146
- 一、理论来源的局限140-142
- 二、理论体系自身的局限142-143
- 三、阶级属性的局限143-146
- 结语146-147
- 参考文献147-151
- 一、专著147-149
- 二、论文149-151
- 详细摘要151-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坚;论近代中国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演进[J];北方论丛;1994年02期
2 洪波;;中国近代史上改良派与革命派进化史观比较[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蒋至静;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进化史观与民生史观述评[J];江汉论坛;1987年09期
4 陈天林;严复进化论与老庄天道自然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段建海;论梁启超的历史观[J];理论导刊;2001年02期
6 王贻社;中国近代进化论哲学的发展演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郭灿;严复、康有为与近代两大进化史观的离合——近代中国进化史观述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04期
8 徐松巍;从古代变易史观向近代进化史观的转变──关于19世纪历史观念的考察[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2期
9 王也扬;论梁启超进化史观及其变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10 陈卫平;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形成的内在逻辑[J];文史哲;199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6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