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廖道南《楚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6:06

  本文关键词:廖道南《楚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楚纪》是明代廖道南所编撰的一部楚地(明代湖广地区)通史。叙述始于远 古,止于当朝(嘉靖时期),以人为主,兼记诗文,将数千年与楚地相关的帝王大 臣、学者文人、隐逸笃行之士及其相关诗文载录无遗。廖道南从历代史籍、地方志书等多方面搜集与楚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史料,经过 归纳总结、加工整理,最终确立以皇运、国基等15纪的分类编排来统筹史料、贯 通全书,并于叙述史事、发表议论中寄寓会通古今、重视经变、阐发幽隐的史学思 想。本文主体分五部分。绪论部分重在概述廖道南的生平与《楚纪》的基本情况, 意在说明廖道南撰述《楚纪》是有志于著成一部“昭代不刊典”的自觉行为。第一部分考察《楚纪》的史料来源类型,认为其史料来源类型主要分为:历代 史籍、地方志书、文集小说、自作诗文、见闻等5种。第二部分概括《楚纪》的主要内容与分类编排,指出《楚纪》是一部地方通史 性著作,其分类编排依据的是尊尊、亲亲、贤贤的理念。第三部分阐述《楚纪》的主要史学思想,即会通古今,重视经变,阐发幽隐。第四部分总结《楚纪》的价值与不足,首先辨析了《四库全书总目》对它的论 断,其次着眼于文本自身,从史料、分类编排、史学思想等三方面论述了它的价值 与不足。总之,《楚纪》是廖道南从历代史籍、地方志书等多方面搜集与楚地历史文化 相关的史料,加以裁剪熔铸、分类编排,整合而成的一部楚地通史性的新史著。通 过多种史料的整合、分类编排的创新、史学思想的寄寓,《楚纪》焕发出新的形态、 新的内容与新的价值。
【关键词】:廖道南 《楚纪》 楚地通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9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8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0
  • 1、选题缘由10
  • 2、选题研究的意义10
  • (二) 选题研究现状10-14
  • 1、历代楚地地方史著作及其研究情况11-12
  • 2、明代类似《楚纪》的其他地方史著作及其研究情况12-14
  • 3、《楚纪》的研究情况14
  • (三) 廖道南生平与《楚纪》基本情况简介14-18
  • 1、廖道南生平简介14-15
  • 2、《楚纪》基本情况简介15-18
  • 一、《楚纪》的史料来源类型18-27
  • (一) 源于历代史籍18-23
  • (二) 源于地方志书23-24
  • (三) 源于文集小说24-25
  • (四) 源于自作诗文与见闻25-27
  • 二、《楚纪》的主要内容与分类编排27-36
  • (一) 主要内容27-32
  • (二) 分类编排32-36
  • 1、纪与纪之间的分类编排32-34
  • 2、每纪内部内外前后的分类编排34-36
  • 三、《楚纪》的史学思想36-47
  • (一) 会通古今36-40
  • 1、崇尚通史36-38
  • 2、注重当代38-40
  • (二) 重视经变40-43
  • (三) 阐发幽隐43-47
  • 四、《楚纪》的价值与不足47-52
  • (一) 《四库全书总目》对《楚纪》的评价47-49
  • (二) 《楚纪》的价值与不足49-52
  • 1、史料方面49-50
  • 2、分类编排方面50
  • 3、史学思想方面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超;;元代科考文献考官批语辑录及其价值[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3期

2 戴显群;王营绪;;正史《隐逸传》反映的隐士隐逸原因及编撰意图[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赵庆伟;从《百越先贤志》看汉族思想文化对百越地区社会风气的影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温显贵;;《楚书》研究三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罗福惠;;值得重视的《楚纪》及其撰者——兼考《同胡参六祭熊芝冈年兄文》非廖道南所作[J];江汉论坛;2007年10期

6 郭仁成;周圣楷与《楚宝》[J];求索;1983年06期

7 文鸣;;楚志全书《楚宝》及其作者周圣楷[J];图书馆;2010年05期

8 陈文新;余来明;;《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抽样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廖道南《楚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86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