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本文关键词:江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江南区域史研究出发,可以看到江南地区对外贸易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国内相关成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涉及江南对外关系史的研究多数局限在中外关系史领域,没有将之延伸到江南区域史的讨论范围;其次,江南区域史研究者对相关对外关系史的研究进展关注有限。为此,从对外关系史的视角,江南区域史研究有以下两方面值得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深入探寻历史上江南对外贸易对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二是要把江南放在东亚乃至世界的范围中加以讨论,在东亚及全球视野下思考江南社会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和发展脉络,以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江南 区域史 对外关系史 全球史 回顾
【基金】: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人文研究重点项目“差异性与一体化:江南区域史的研究与问题”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5-09-30[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号]CN33-6000/C在江南区域史的研究中,中外关系方面的探讨似乎并非重点。陈忠平和唐力行主编的《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1900—2000)》只是在“近现代江南地方史”部分列出相关条目,即在“洋务运动前后的江南”下列“对外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金民;;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2 李培浩 ,夏应元;宋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3 毛昭晰;先秦时代中国江南和朝鲜半岛海上交通初探[J];东方博物;2004年01期
4 刘强;宋时高丽物品输入中国杂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樊树志;“倭寇”新论──以“嘉靖大倭寇”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吴松弟;明清时期我国最大沿海贸易港的北移趋势与上海港的崛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屠承先;中国佛教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8 冯先铭;南朝鲜新安沉船及瓷器问题探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03期
9 李寅生;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3期
10 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2 何宇;清前期中日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修宪;王列辉;;开埠初期闽浙沿海的海盗活动初探[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2 张绪;;清代皖江流域市场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原因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范金民;;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杨大春;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王世华;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顾永新;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继华;魏淑丽;;《李大钊全集》注释本第一卷有关日本问题探究[J];北京党史;2011年06期
8 焦健;;明中后期苏州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10 彭善国;高丽青瓷初探[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白斌;王慕民;;明代朱纨海禁政策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鲍志成;;历史上浙江与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万明;;明初“贡市”新证——以《敬止录》引《皇明永乐志》佚文外国物品清单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5 夏维中;;明代中后期苏州地区商业的发展及其评价[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6 范中义;;论嘉靖年间倭寇的性质[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7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明太祖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吴滔;;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枫;;明代福建海商走私贸易简论[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王日根;沈冬丽;;明末至清代诏安地方防御体系设置及其变迁[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晨;明朝嘉靖时代的“海上王国”—汪直及其东亚海上贸易网络研究(1540-1560)[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禹默;被误为圣母的观音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鲍顾瑜;日本遣明使与中日观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金英兰;朝鲜半岛早期高丽青瓷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东;调适与会通[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刘福锋;宋代吉州窑的民窑产品特征[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史学通讯》总第1.2.3.4号要目索引[J];安徽史学通讯;1958年03期
2 翁飞;张勤;;西方传教士在安徽的早期活动[J];安徽史学;1985年06期
3 晁中辰;;王直评议[J];安徽史学;1989年01期
4 李传印;宋代发展海上贸易的政策措施[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3期
5 许玉林;辽东半岛石棚之研究[J];北方文物;1985年03期
6 陈捷;中国域外汉籍国际学术会议述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01期
7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结”[J];读书;1996年08期
8 吴松弟;明清时期我国最大沿海贸易港的北移趋势与上海港的崛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阮炜;十七世纪的士大夫基督教徒[J];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10 章深;重评宋代市舶司的主要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树林;马士及其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4年04期
2 王晓德;;中国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3 ;[J];;年期
本文关键词:江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7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