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

发布时间:2017-06-24 16:04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著述,高呼"史界革命",随即兴起"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新史学"思潮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以历史进化论为思想基础,以批判传统史学而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地带有理念上的局限性,对传统旧史学的批判也有偏激的一面,但不应据此加以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一味攻击《新史学》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论,从而否定近代新史学取得的超越古代的进步成就。评析梁启超及其《新史学》,是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学的大问题,应当引起学界关注。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史界革命” 梁启超 “新史学” 进化论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论著,呼吁“史界革命”,由此引发“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转型。梁启超及其《新史学》等论著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一、“史界革命”理念之形成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方清王朝和日本签订了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敏兰;梁启超《新史学》的真实意义及历史学的误解[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期

2 路新生;;梁启超“史界革命”再审视——对《新史学》线性进化论与“四弊二病”说的批判[J];河北学刊;2013年05期

3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4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J];史学史研究;198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章永俊;历史盛衰总结中的世界史眼光——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者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4 李孝迁;;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5 俞妍君;;解构主义视域下《天演论》的翻译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延涛,袁丽苹;严复的经济思想[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任晓兰;;张之洞对传统义利之辨的继承与突破[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9 陈琛;;唯有译书,方能愁苦一抒——从个人特质及动机探讨严复翻译追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2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3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俐娜;;晚清政治变革视角下经世致用史学的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德权;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万学;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君;“信达雅”原则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丽莎;马相伯的宗教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8 齐旭;近代教科书中的进化论叙述[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杨天通;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旦初;简论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史学[J];近代史研究;198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78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