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日本人历史观的深层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7 03:14

  本文关键词:日本人历史观的深层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 历史问题 政治右倾 文化心理 中日关系


【摘要】:近年来,日本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逆流不断升级,与德国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形成了巨大反差。日本的错误历史观,既根源于战后处理的不彻底,也受到政治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与日本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有着内在关联。抵制批判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翻案活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哲学会;中华日本学会;中国日本史学会;
【关键词】日本 历史问题 政治右倾 文化心理 中日关系
【分类号】:K313
【正文快照】: 随着日本以修改战后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为主要表征的“正常国家化”不断提速,历史问题也成了日本特别想超越的问题,近年来由日本挑起的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尖锐冲突,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如何在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中,应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断挑战,对我们来讲也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乐曾;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德国反省历史的自觉意识[J];德国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富;;浅析冷战后日本文化教育界右翼势力兴起的原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侯颖怡;;病态文化根基下的教育革新——日本右翼思潮对该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大家;2012年18期

3 李文;;东亚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J];当代亚太;2006年12期

4 戴启秀;;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看德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J];德国研究;2009年02期

5 李言刚,张瑞华;小泉执政后日本外交的变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周继红;;“兼得意识”与日本近代化进程[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娄贵书;;日本武士道和军国主义的辩护词——一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高益民;;战后日本历史教育中的逆流及其牵制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9 刘丹忱;历史岂容肆意颠倒——日本2002年“新历史教科书”评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李文;;冷战后东北亚民族主义复兴的条件与机制[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平;《东史郎日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马文秀;日美贸易摩擦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D];河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妮娜;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俞柳柳;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读本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4 余孟孟;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敏;日本教科书问题透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天英;试析日本新保守主义思潮[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艳华;沦陷区儒家文化的历史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朴贞花;中日关系制约因素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李春杰;靖国神社问题[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翔;;俄罗斯《历史问题》杂志简介[J];史学集刊;2009年05期

2 崔克勇;纵论古今 以史为鉴——读《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

3 李熙玉;;东北亚历史问题与和平合作的议题[J];当代韩国;2006年03期

4 和;佛罗伦萨大学召开研究中世纪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5 步平;;东亚地区能否建立面向未来的历史认识[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1期

6 李君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国际学术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8期

7 法布里斯·拉哈;徐庆超;;欧洲撕裂的记忆、认知的不一致及文明地处理历史问题的挑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8 张才圣;李燕;;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伯杰;;“德国病”与“德国人的恐惧”[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2期

10 凌志;陈欣;孟青;刘歌;王传军;王雪萍;;亚洲为何不忘日本罪行[J];招商周刊;2005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英;;冷战起源时期的苏联之朝鲜政策研究——俄罗斯及中亚朝鲜学研究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苏智良;;“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新;不留历史问题的“尾巴”[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李文海:增进了解才能增加共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吕莎;借共同研究推动对历史问题的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祝基;直面历史与推卸罪责[N];人民日报;2004年

5 中国史学会 张海鹏;正视历史问题 构筑亚洲和平发展的新局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记者 田垣;以史为鉴 开创亚洲人民美好明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张化冰;《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进展顺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早报记者 王国培;旅华日本专栏作家滕嘉一:“战后史属中国内政不应干涉”[N];东方早报;2009年

9 ;章百家:寻求历史共识的重要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吕莎、王建峰、潘启雯;荣维木: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众;苏联二十—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4 张英杰;靖国神社问题与中日关系的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伟华;肯尼迪政府的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柳;论战后日本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6年

7 任晓刚;一战期间的亚美尼亚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52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