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7 16:19
本文关键词:论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
【摘要】:20世纪初,西方多种社会思潮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直接冲击着封建史学的根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国封建史学逐渐走向土崩瓦解的境地。与此同时,各史学流派风起云涌,在史学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巨大创新和突破。傅斯年及其创立的史料学派便是其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傅斯年出身于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后又留学欧洲七年,学贯中西,可谓是中西文化大家。回国后,他创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创立集团研究的先河,他主张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科学。傅斯年提出了“史学即是史料学”思想,对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界的浮夸现象进行批判,,提出科学的、客观的史学。傅斯年和他领导的史语所同仁深挖史料、拓宽史学研究领域、提倡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考古学、明清史学、档案学等史学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傅斯年本人的专著、传记资料以及其他相关学术资料的客观解读,从而深入剖析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一)序言。主要论述选题的现实价值,对学术史进行回顾,界定论文内容、重难点及创新点。(二)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简要介绍傅斯年,并分析其史学思想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三)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探析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及历史研究方法。(四)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论述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积极影响,简要分析他的史学思想中的不足之处。(五)结束语。总评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
【关键词】:傅斯年 史学 史料学 中国现代史学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9-11
- 0.1.1 选题目的9-10
- 0.1.2 选题意义10-11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11-15
- 0.2.1 关于傅斯年史学思想来源的研究11-12
- 0.2.2 对傅斯年史学思想内容的研究12-13
- 0.2.3 关于傅斯年史学思想评价的研究13-14
- 0.2.4 对傅斯年史学思想的影响及局限性的研究14-15
- 0.3 本文研究方法15-16
- 0.4 本文创新点和难点16-17
- 1 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17-22
- 1.1 傅斯年简介17-18
- 1.2 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18-19
- 1.2.1 国际社会背景18-19
- 1.2.2 国内社会背景19
- 1.3 傅斯年史学形成的学术背景19-22
- 1.3.1 国际学术背景19-20
- 1.3.2 国内学术背景20-22
- 2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22-32
- 2.1 史料学思想22-28
- 2.1.1 “史学即是史料学”思想提出的背景22-24
- 2.1.2 “史学即是史料学”思想的内涵24-26
- 2.1.3 对“史学即是史料学”思想的评价26-28
- 2.2 史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28-29
- 2.2.1 史学的科学性28
- 2.2.2 史学的客观性28-29
- 2.3 史学研究方法29-32
- 2.3.1 史料研究法29-30
- 2.3.2 比较研究法30
- 2.3.3 自然科学研究法30
- 2.3.4 心理分析研究法30-31
- 2.3.5 语言学研究法31
- 2.3.6 集团研究方法31-32
- 3 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32-41
- 3.1 现代史学的形成和发展32-34
- 3.1.1 国际现代史学的形成和发展32-33
- 3.1.2 中国现代史学的形成和发展33-34
- 3.2 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的积极影响34-38
- 3.2.1 傅斯年取得的史学成就的原因34-35
- 3.2.2 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积极影响35-38
- 3.3 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消极影响38-41
- 3.3.1 傅斯年史学思想中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38
- 3.3.2 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消极影响38-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欧阳跃峰;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争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葛志毅;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现实启示[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4 黄俊杰,孙震;傅斯年与台湾大学的教育理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程鹏宇;;傅斯年史学本体论思想探析[J];武陵学刊;2011年05期
6 黄红;;为中国寻找现代认同——傅斯年史学思想的价值追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7 薛其林;;傅斯年的“科学学术”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张书学;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J];东岳论丛;1997年06期
9 马亮宽;;傅斯年在大陆的最后岁月[J];春秋;2007年01期
10 胡逢祥;胡适、傅斯年两家史学方法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本文编号:554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55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