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晋涵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
本文关键词:邵晋涵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
【摘要】:清代史家邵晋涵对历史与现实、史学与社会的认识,突出表现在对历代史家和史书的批评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史学批评理论。其内涵是强调撰修史书应当具备史意,历史记载必须揭示历史的真相,史学的功能在于经世致用。这一理论的价值,是史法和史意原则的辩证统一,也是求真与经世原则的辩证统一,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理论做出了新贡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邵晋涵 史学批评 理论价值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7700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清代乾嘉史家邵晋涵,在浙东学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学者刘承干在《章氏遗书序》里指出:“当时浙东与亭林并世,则黄梨洲氏,独衍蕺山之传,下开二万兄弟,再传而得全谢山,三传而得邵二云,而实斋先生实总其成焉。”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外专门研究邵晋涵的著作仍然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炳良;邵晋涵史学批评述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游翔;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范畴与标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2期
4 江一波;;可贵的探索与尝试——读《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3期
5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6 罗炳良;18世纪中国史家的史学批评方法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7 田夫;建设当代史学评论学科的奠基作──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J];史学月刊;1995年05期
8 陈新;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9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王建辉;试论史学批评[J];求索;198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向燕南;;王世贞的史学批评及其理论贡献[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怀祺;《通志》:富有活力的史学批评著作[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子今;“史料”也许不仅仅是“木材砖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周积明;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4 降大任;《史记》功臣裴殐[N];太原日报;2008年
5 陈勇;学者研讨传统学术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6 王法周;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拓展[N];光明日报;2002年
7 浙江省文史馆 吴光;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正名[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吴缜史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舒婷;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睿;史评类目源流考[D];兰州大学;2012年
9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有珍;袁宏《后汉纪》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5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0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