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论吕振羽及其史学素养

发布时间:2017-08-09 01:25

  本文关键词:论吕振羽及其史学素养


  更多相关文章: 吕振羽 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才 史识 史德


【摘要】:20世纪是中国历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与发展时期,各种历史观和史学方法不断被引进和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向传统史学发出挑战。总的来说,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可以分为“新史学”和“新新史学”两派,而新史学又可以大致分为“史观派”和“史料派”两种,前者以梁启超为代表,引领新史学的潮流;后者则在重视考据风气的影响下,催生了一批史学大师,如王国维、傅斯年、顾颉刚等。“新新史学”是相对于“新史学”而言,其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即马克思主义史学。 自1919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介绍马克思主义以来,唯物史观就在中国史学界引起关注,并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当然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发展初期存在诸多问题,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有重理论而轻史料、重一般规律而轻具体研究等缺陷,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发展时期,出现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学著作。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独占鳌头,与此同时,由于与阶级斗争联系紧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偏差。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是绝不能绕开的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兴盛,每一个阶段都有吕振羽的身影和贡献。 吕振羽(1900—1980),湖南武冈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之一,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共同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实基础。其自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时正式进入史学研究领域,,史学研究极具广度,在经济史、政治史、民族史、思想史、社会史、通史等方面皆颇有成绩,著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等,提出“资本主义萌芽”、“西周封建论”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学界对吕振羽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给予了吕振羽应有的历史定位。然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要么是对其每一个领域的研究贡献进行论述,要么即是宏观对其评价,至于从史才、史学、史识、史德等方面系统研究吕振羽史学素养的实属少见,这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吕振羽 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才 史识 史德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选题来源和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12-13
  • 第一章 吕振羽生平及其史学研究实践13-21
  •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吕振羽13-17
  •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吕振羽17-21
  • 第二章 吕振羽的史才21-31
  • (一)、“独创一格多论述”21-27
  • (二)、“挟史笔于雷鸣电闪”之间27-31
  • 第三章 吕振羽的史识31-39
  • (一)、“对古书的材料进行一次开挖”31-35
  • (二)、“争鸣百家富新章”35-39
  • 第四章 吕振羽的史德39-45
  • (一)、“二十世纪的董狐”39-41
  • (二)、“立学高风世馨香”41-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光怀;;吕振羽史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特质探析[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2 林安西,孙懋德;纪念吕振羽老校长百年诞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戴开柱;略论吕振羽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及其现实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朱发建,张晶萍;吕振羽对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拓[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冯晓蔚;;刘少奇秘书吕振羽的史学革命[J];广东党史;2010年04期

6 刘开军;;吕振羽晚年咏史诗中的民族思想与史学史理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朱政惠;论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的学术价值》[J];江淮论坛;1991年04期

8 吕振羽;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争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9 李金狮;;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的讨论情况简介[J];历史教学;1963年07期

10 蒋大椿;八十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一)[J];历史教学;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2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42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6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