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家学”对裴子野《宋略》成就的作用探源

发布时间:2017-08-22 13:34

  本文关键词:“家学”对裴子野《宋略》成就的作用探源


  更多相关文章: 裴子野 家学 《宋略》


【摘要】:《宋略》这部传经之史在史学界曾显赫一时,后来在两宋战乱之际散失。本文探索"家学"对裴子野《宋略》成就的作用。对《宋略》史体,对《雕虫论》的史学考察,探究"家学"对裴子野取得《宋略》这一至高成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裴子野 家学 《宋略》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裴子野(469—530),南朝史学家,《宋略》是他撰写的一部伟大的著作。它侧重阐述和宣扬政教义理,因此在当时萧梁、赵宋之际的史学界独领风骚。近年来,因为得到了《史通》、《资治通鉴》等史料推崇的原因,学界又掀起了对《宋略》的研究风潮[1]10-11。之前所作的研究主要是针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艳辉;;裴子野《宋略》史论的价值[J];安徽史学;2007年03期

2 黄澄华;;也论裴子野文人集团古朴典雅的诗歌创作风格[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陈红梅;;裴子野的家学渊源[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燮军;魏晋南北朝史学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超;南朝政治影响下的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游翔;裴子野与《宋略》[J];晋阳学刊;1994年01期

2 胡建;试谈裴子野对史学史发展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裴海安;“史学三裴”略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唐燮军;也论裴子野的《宋略》[J];史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5 陈红梅,周斌;《宋略》散佚年代考[J];史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6 周斌;《长短经》所引《宋略》史论的文献价值[J];史学史研究;2003年04期

7 何诗海;齐梁文人隶事的文化考察[J];文学遗产;2005年04期

8 黄澄华;;论裴子野的文学观[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顾农;;裴子野论[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试谈裴子野对史学史发展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唐燮军;也论裴子野的《宋略》[J];史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3 陈红梅,周斌;《宋略》散佚年代考[J];史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4 游翔;裴子野与《宋略》[J];晋阳学刊;1994年01期

5 陈红梅;;裴子野的家学渊源[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周斌;《建康实录》所引《宋略》“司马休之论”勘误[J];中国史研究;2004年02期

7 唐燮军;;裴子野《宋略》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9年01期

8 马艳辉;;裴子野与沈约[J];文史知识;2006年05期

9 顾农;;裴子野论[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胡献忠;“雕龙”与“雕虫”──论刘勰、裴子野对待齐梁新变派的态度[J];天中学刊;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蕙芷;千年望族的兴衰[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刘合心;毛泽东赞誉的家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虎;“雕虫”探源[N];光明日报;2009年

4 肖江淑;走出人才培养“四唯”误区[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2 唐燮军;魏晋南北朝史学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赛;任f 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梁静;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潘慧琼;南朝文学批评意识的两个维度[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汪仕辉;唐代士族家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张蕾;《玉台新咏》论稿[D];河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娟娟;明清临朐冯氏家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强国伟;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邰三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东裴氏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都惜青;唐代颜氏家学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瑶;诸城刘氏家族与乾嘉政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春华;唐代颜氏家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园园;汉晋间龙亢桓氏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郭浩;中国早期油画家中的家学承继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莉;殷芸《小说》研究三论[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梁燕;梅清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9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19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