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春秋》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苏轼的《春秋》学思想
【摘要】:在正统观上,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是以礼为本,将礼作为国家盛衰之根本,据礼而进行褒贬,从而依礼强调人伦纲常的重要性并阐发尊王的时代思想;在方法论上,因《春秋》将是非之情寓于其喜怒之间,所以苏轼用观其辞气所向的解经方式诠释孔子之意,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春秋》;在历史观上,苏轼将《春秋》看做信史,认为其以历史事实为本,"具文直书而无隐讳之词",对相关史实作出客观评价。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苏轼 《春秋》学 孔子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苏轼十分重视《春秋》一书,认为“《春秋》学,此儒者本务也”[1]1564,正因如此,苏轼亦有数十篇文章论及《春秋》之事。苏轼本着“未尝离事而言理”的治学路径对《春秋》进行绎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春秋》学思想。其实,苏轼的《春秋》学思想贯穿其治学生涯的始终,而对苏轼《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义霞;;先秦语言哲学的流派分野与共同特征[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2 尹丽丽;;唐代佛道二教对侠义小说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巩聿信;;论《金瓶梅词话》中的数术文化描写[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梁勇;梁辰霄;;“玉匣”与“玉衣”义项再考——兼与王仙波先生商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冯一鸣;;汉三家《诗》学对夫妇伦理和妇德的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飞;;《文心雕龙·诏策》“命之为义,制姓(性)之本也”试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祁志祥;;“尚贤”与“用才”——中国古代的人才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戚良德;;刘勰论《诗》、《骚》[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史常力;;“美女破国”理念的产生与确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郝达;文晓华;;同源异质各臻其极——王维、韩愈、王安石“桃花源”诗比较阅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平飞;;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7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8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9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10 胡f擅,
本文编号:726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2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