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张力——本雅明历史批判思想的检视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神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张力——本雅明历史批判思想的检视与反思
【摘要】:本雅明的历史批判思想从否定的神学出发,通过对历史连续性、线性时间观和历史进步观的批判,把弥赛亚的救赎意识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把否定的历史观拓展到世俗历史的批判之中,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现他的弥赛亚理想和实践他的否定的神学的政治手段。本雅明的历史批判思想是以否定的历史观为基点并在神学与马克思主义两个批判维度的张力中展开的。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本雅明 神学 马克思主义 否定的历史观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救赎与批判——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原创性研究”(项目编号:2009sk239)的成果
【分类号】:K02
【正文快照】: 汉娜·阿伦特曾感叹,本雅明是“迄今为止最为特立独行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上帝理解他的古怪之处。”〔1〕这种“特立独行”和“古怪之处”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阿伦特欲言又止,但无非是想说本雅明的马克思主义始终笼罩着神学的“光晕”,同时又有异于正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大康;张书端;;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J];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2 张典;;本雅明的救赎历史观[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倪钢;;论W·本雅明的技术语境[J];浙江学刊;2010年05期
4 关飞;;《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05期
5 徐勇;王冰冰;;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论本雅明眼中的“大众”及其如何成为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6 段祥贵;;话语冒险:本雅明“解构”文艺思想论[J];小说评论;2012年S2期
7 王志耕;韵味的悬搁:从崇拜走向展示──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J];河北学刊;1999年03期
8 马国明;;本雅明的《商场研究计划》[J];书城;2000年09期
9 郑乐平;;本雅明:一个精神“浪子”[J];书城;2000年09期
10 赵勇;在辩证法问题的背后——试论“阿多诺—本雅明之争”的哲学分歧[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孙斌;张艳芬;;从叙述的没落到电影的兴起:对本雅明美学思想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5 陈祥勤;;神性语言、柏拉图理念和历史的弥赛亚救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的神性基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展;本雅明的天使[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无痕;多面的本雅明[N];北京日报;2001年
3 河西;梦幻童年:本雅明的思想札记[N];文汇报;2003年
4 谭小歌;抗拒机械[N];光明日报;2009年
5 赵武平;“波西米亚人”本雅明的幻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7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陈鸿;他在莫斯科流露天真[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杨栗(书评人);“摄影”的野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孙斌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拉得更近与看得更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4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辉;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D];青岛大学;2010年
2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范英豪;论本雅明的赎救美学[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杜晓娟;论本雅明的文艺批评思想[D];新疆大学;2003年
5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7 姚云帆;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瑞新;论本雅明艺术救赎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树娟;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探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亮亮;本雅明文艺生产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2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