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史学的建构性特征
本文关键词:西方古典史学的建构性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古典史学 记忆 史家 历史文化语境 真实性 现代史学 建构 历史事件 修昔底德 希罗多德
【摘要】:正对于西方古典史学特征的讨论历来不乏其文,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间段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只是注意到了总结和评价史家的思想以及写史的风格与方式,虽然同时也都会提及史家生活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但仅是作为背景知识出现,而少有顾及史家心中的问题预设、史家及其著作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史家本人及其历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他们的期望和当时读者的期望等等,从而以今人的知识构架来看待古人、以现代的方式去猜度古典作家及其作品。本文则试图将一种尽可能顾及古代典籍产生的历史语境,就其自身的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西方古典史学 记忆 史家 历史文化语境 真实性 现代史学 建构 历史事件 修昔底德 希罗多德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对于西方古典史学特征的讨论历来不乏其文,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间段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只是注意到了总结和评价史家的思想以及写史的风格与方式,虽然同时也都会提及史家生活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但仅是作为背景知识出现,而少有顾及史家心中的问题预设、史家及其著作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西方古典史学入华史的学术通信[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2 朱允;试论中国史学传统的断裂与重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李长林;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评述——兼与张广智先生商榷[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1期
4 邓鸿光;史学评论的内容[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5 蒙曼;;消弥史家与大众的双重尴尬[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6期
6 陈新;实践与后现代史学[J];学术研究;2004年04期
7 杨天保;;求真还是主善——大众化史学的现代抉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初探[J];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9 阿兰·梅吉尔,赵晗;记忆与历史[J];学术研究;2005年08期
10 易宁;论波利比乌的“命运”说[J];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桂生;;郭沫若的孔子观[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2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万辅彬;;与科技史家对话 向学界智者问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列访谈回眸[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周文玖;;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何以服从“名教”[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9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雪梅;我们的记忆 世界的记忆[N];人民日报;2002年
2 陆源(书评人);黄仁宇的史家技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吉林日报 陈长林;报人文章 史家见地[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王晴佳 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历史学的“记忆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郭德宏、刘晶芳;治史:2004年史家新唱[N];北京日报;2004年
6 ;什么是历史?[N];文汇报;2011年
7 朴之;史家梦笔一何似[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马连鹏邋陈伟;现实派史家[N];中国经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星;跨越海峡:史家佛家精彩对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陈祖武;史家的修养与责任[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3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悦;李维史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黄延龄;从兰克史学向新史学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8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朱君gY;加洛林时代史学成就探微[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佳璐;翦伯赞对中国史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略;李泰h费笛芯縖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娟;论波里比阿实用史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英英;论阿米亚努斯史学观念的内涵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晶;略论历史美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崔英杰;东晋政治影响下的史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超;南朝政治影响下的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峻;莫里斯·多布的经济史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任利伟;从《日知录》看顾炎武历史编纂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4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