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学史——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7-08-29 03:35

  本文关键词:我所认识的中国史学史——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史学史研究 史学工作者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家 史学遗产 治学道路 白寿彝 历史理论 中国历史 研究领域


【摘要】:正一、治学经历与学术传承刘开军(以下称刘)、王姝(以下称王):瞿先生,您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拜访!我们读过您的不少著作,也十分关注您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受到许多启发,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以便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本专业的认识。瞿林东(以下称瞿):我很高兴同你们交流,就有关专业问题进行讨论,但我要说明的是,你们对这次访谈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来我曾接受过几次类似的采访,有些问题都讲过了,这次可能谈不出多少新意;二来当今史学发展头绪繁多,史学史研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也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研究 史学工作者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家 史学遗产 治学道路 白寿彝 历史理论 中国历史 研究领域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一、治学经历与学术传承刘开军(以下称刘)、王姝(以下称王):瞿先生,您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拜访!我们读过您的不少著作,也十分关注您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受到许多启发,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以便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本专业的认识。瞿林东(以下称瞿):我很高兴同你们交流,就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史学遗产与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J];中国史研究;2009年04期

2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阎静;;平实中蕴含的深刻——读白寿彝先生《史学遗产六讲》[J];回族研究;2009年02期

4 瞿林东;;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J];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5 瞿林东;;从梁启超到白寿彝——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家的史学史情结[J];群言;2003年01期

6 瞿林东;白寿彝史学思想浅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张桂萍;一个史学家谈文学修养——读《白寿彝史学论集》的一点启示[J];回族研究;2004年02期

8 瞿林东;;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J];历史研究;2009年05期

9 周文玖;从梁启超到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学术系谱[J];回族研究;2005年02期

10 瞿林东;;读书,一个历史学家的真诚嘱咐——再谈白寿彝教授谈读书[J];回族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赵梅春;;二十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吴家林;;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5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张宪博;;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7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胡如雷;;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10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冯琳;第四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周国林;叩问思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浩 鲍一飞;褒贬南宋 以历史的眼光[N];杭州日报;2005年

5 庞冠群;与西方九位著名新史学家对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叶辉;历史学的困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刘志琴;讲史热缘于“历史饥饿”[N];北京日报;2008年

8 户华为;新时期史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炜敏;2015,全球顶尖史学家齐聚济南[N];济南日报;2010年

10 庞卓恒;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成就和挫折中寻求振兴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8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2 朱玉;明代史学家群体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3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郎需颖;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D];复旦大学;2010年

5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郑s,

本文编号:751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51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