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史不是史,史蕴诗心终非诗——事实与价值视域下文史关系的哲学辨正
本文关键词:诗中有史不是史,史蕴诗心终非诗——事实与价值视域下文史关系的哲学辨正
【摘要】:史学因其"诗性"的当代凸显而面临"史即诗"的学科尴尬,循陈寅恪"诗史互证"理路而来的重材料考辨且迷恋"原意"或"本意"的诗学史学化走势,共同把文史关系逼入了困境。"诗中有史"根自古典诗学的诗可以观、物感说和兴寄传统,"史中有诗"看到了历史著述先天固有的主体性因素。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与历史著述的主体性正是上述极端之论的逻辑根源。若从事实与价值的"二向度思维"看,历史之追求客观性和真实性与文学之祈向超越性和创造性,皆为价值理想,绝非文学实际上无法完全摆脱现实、史乘根本上必带主观这类"事实"因素所能取消和否证的。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史关系 诗史互证 史蕴诗心 事实与价值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2A147)
【分类号】:I207.22;K092
【正文快照】: 在那个“给老师送礼”的年代,史学领域曾风传过一首讽刺陈寅恪等老辈史学家的打油诗,中云:“研究古代史,言必称二陈。史观寅恪老,史法援庵公。至于近代史,首推梁任公。理论有啥用,史料学问深。”[1]4这里所谓的“理论”专指马列主义,公、老等敬称是代拟的讽刺,表示用此称呼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文忠;;三千年文学史,百年人生情怀咏叹史!——关于文学生命本质的新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傅璇琮;;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兼谈陈寅恪的古典文学研究[J];中国文化;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汤文曙;全球化的人学意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唐海燕;刘飞;;元末诗坛对李贺诗歌的品评与接受[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8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10 霍明琨;;再析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撰写中的影响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坤;;“诗史互证”的有效性质疑[J];文艺评论;2011年02期
2 王永波;杜诗学研究的新收获——评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J];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04期
3 李洪岩;关于“诗史互证”──钱钟书与陈寅恪比较研究之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向天渊;“文史互通”与“诗史互证”[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1期
5 郝润华;《钱注杜诗》中的诗史互证与时代学术精神[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1期
6 李洲良;钱锺书关于史传文学理论问题的若干阐释[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7 郝润华;论《钱注杜诗》的诗史互证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李冬梅;郭贺;傅鑫;;论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许连军;;现代唐诗学范式:“诗史互证”辨正[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满凤;;张尔田与《玉溪生年谱会笺》[J];学理论;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承丹;选题的困惑与视角的更新[N];光明日报;2003年
2 宗古;宋代词学研究的格局与变化[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詹丹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诗、史离合:论诗的历史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军;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程丽仙;杜甫《八哀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子葵;冯浩《玉,
本文编号:807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0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