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驳历史虚无主义中的几个主要观点

发布时间:2017-09-13 23:14

  本文关键词:驳历史虚无主义中的几个主要观点


  更多相关文章: 唯物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阶级斗争决定论 经济决定论 历史终结论


【摘要】:近期,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已经从曲解历史事实和颠覆历史评价转向对唯物史观发起攻击。他们指责唯物史观是"阶级斗争决定论"、是"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是"历史终结论"、所提供的是"抽象的历史发展公式",不承认精英人物的历史作用。他们由此诬称唯物史观是历史虚无主义论。但是,这些所谓的指责,不过是在重复老牌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陈词滥调,它们早就被马克思、恩格斯驳斥得无立身之地。唯物史观不但绝非是历史虚无主义史观,恰恰相反,它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克星。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唯物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阶级斗争决定论 经济决定论 历史终结论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2011SLSO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反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解释。他们以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观,诬称唯物史观主张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是“阶级斗争决定论”;诬称唯物史观主张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分析阶级和阶级关系是“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诬称唯物史观否定精英人物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黄谋琛;;社会规则的外延和类型[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3 曹晓飞;张忠江;;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聂海杰;;马克思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变革及其多维内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董伟武;;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论全球性生态正义的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刘国光;;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7 刘希良;侯旭平;;论哲学内涵的维度及其教学方法[J];创新;2014年02期

8 刘圣兰;陶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模式的现实启示——基于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2期

9 詹宏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和解——兼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一条独特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1期

10 陈立新;卢艺;;当代生存问题的可能解答与合理解答[J];东岳论丛;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4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8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晨晔;宋扬;;现代社会视域下坚持群众路线问题的思考[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慧慧;论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D];山东大学;2010年

3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4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端;超现实主义电影空间类型的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7 郭少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1年

8 冷运生;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哲学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羽;强迫劳动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加辉;实践人本主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价值构建的路向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柯;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覃采萍;来秀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马龙闪;;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4 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5 姜金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陈金平;;“纲要”课程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探讨[J];教师;2014年02期

7 吴琴;;近十多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述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9 冯夏根;胡旭华;;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方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耿雪;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萧江;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N];浙江日报;2013年

4 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姜义华;不尊重历史才是历史虚无主义[N];长江日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何建明;历史虚无主义在学理上不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05年

7 梁立军;近现代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人民日报;2005年

8 许恒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用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杨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 韩炯;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陷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陈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姜强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杰;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4 高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历史观影响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5 刘笑涵;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现及其批判[D];燕山大学;2014年

6 胡明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晗;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历史复杂性视角[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柴子轩;“告别革命论”评析[D];燕山大学;2014年

9 陈风云;历史唯物主义在“两个决议”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10 袁方;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6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46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