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理学与两宋史学的义理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14 00:20

  本文关键词:理学与两宋史学的义理化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两宋 理学 史学 义理化


【摘要】:两宋史学受理学影响,表现出义理化的特征。在史学思想上,两宋史家倡导"以史明理",把史学作为求理的手段,理学贯通天地古今的思维方式使史学通识意识增强,人们以义理为标准衡评历史,史学正统观念被赋予了新内容。在史书编纂上,为了更好地贯通历史以求理,出现了通史撰述的勃兴,理学重视《春秋》经,导致编年体史书的振兴,适应理学重议论、重说理的要求,专门史评兴起。理学自身的发展及"格物穷理"的要求,催生了纲目体、学案体和纪事本末体等新史体。两宋史学的义理化倾向提高了传统史学的哲理化程度,丰富了传统史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导致史学思想的僵化。史学义理化倾向没有导致以义理代替史学,史学也没有沦为理学的附庸。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两宋 理学 史学 义理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史流变探源”(11JJD770014)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两宋是理学兴盛发达的时代,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兴盛发达的时代。两宋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理学影响,宋儒将天理、义理引入史学,把史学作为构建理学体系的工具,使史学带有明显的义理化特征。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如何看待两宋史学基本特性的重要问题,故而一直引起学者的关注。①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业初;;义理化倾向——朱熹与胡寅史论比较研究[J];船山学刊;2013年01期

2 王记录;;两宋时期史学正统观念的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井上进;;论明代前期出版的变迁与学术[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高鑫;朱熹和史学[J];史学史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涛;朱熹的《通鉴纲目》及史学思想的新阐发──读汤勤福新著《朱熹的史学思想》[J];学术月刊;2000年11期

2 于瑞桓;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及其理学精神[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曹宇峰;;朱熹义理史学思想三论[J];晋阳学刊;2009年05期

4 赵俊;史学评论有必要发展为专门学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5 李颖科;;论干宝的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1987年03期

6 陈富安;邓小平史学思想初探[J];史学月刊;1995年05期

7 王博;;论钱谦益的史学思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袁振宇;袁振堂;;吕思勉史学思想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黄彪;;梁启超史学思想之变化及其原因[J];华章;2011年13期

10 夏祖恩;外国史学史教学纵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念祺;陈寅恪史学思想的精义[N];文汇报;2009年

2 诚逊;宁可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3 周国林;叩问思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浩 鲍一飞;褒贬南宋 以历史的眼光[N];杭州日报;2005年

5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郑大华 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N];光明日报;2010年

6 史霄鸿;思历史研究之精华 论民族史学之特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李小树;由庙堂回归民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李小树;史学视野下的“通俗历史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王邵励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边疆的消失”与特纳的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刘固盛;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经史之学[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8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周海宁;中国文化对高丽、朝鲜时代史学之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姝君;李维与班固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琛;史景迁史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雯汶;论刘节的史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强;论何炳松的史学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姝;何炳松史学思想的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锋;王

本文编号:84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4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