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世致用的撰述旨趣,在此基础上,他又积极因应时潮,采用新的学术眼光与知识理念研治史学,在治史成就上取得了超越前贤的新进展。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吕思勉 顾炎武 读史札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初新史学兴起以来,治学观念与方法上的趋新求变已成为史学界的风潮,然而回望过去一百余年间的新史学建设之途,许多成果显著并卓然成家的学者,往往不仅学术理念骛新,而且旧学根柢丰厚,吕思勉即为其中的一位代表。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到了西潮的冲击与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桂英;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孙敏震;吕思勉先生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述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勇;张慧;;中国现代史学学脉的传承——吕思勉与钱穆[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1期
4 卞孝萱;吴地史学家吕思勉自述史学渊源与成就[J];江海学刊;1997年04期
5 萧功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思勉先生的治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6 张根华;吕思勉的史学特色[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6期
7 文葆;;“吕思勉现象”[J];读书;1989年10期
8 卞孝萱;;吕思勉自述治学[J];文史知识;2006年05期
9 乐雨;;史学家吕思勉著作重新出版[J];全国新书目;2005年16期
10 周文玖;顾炎武论史书编纂[J];史学史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珠;;独立于时风众势外的全祖望史学精神[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耕华;吕思勉治学的创造精神[N];文汇报;2011年
2 张耕华;吕思勉谈阅读史书[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刘固盛;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经史之学[N];光明日报;2005年
4 程念祺;吕思勉先生的通史旨趣与“史界声光”[N];南方周末;2008年
5 王家范;“新史学”旨趣实践会通第一人[N];文汇报;2007年
6 唐小兵邋(本报书评人);接续民国史学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周文玖;势理时[N];学习时报;2006年
8 齐文;梦回旧学求真解[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王学良;毛泽东为何喜欢读蔡著[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张晖;“史源”金针度与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4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博;浅论吕思勉的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0年
2 温晓静;吕思勉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4 李波;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麻玉霞;《吕著中国通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辉娟;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对中国宗族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任利伟;从《日知录》看顾炎武历史编纂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振堂;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婷婷;吕思勉通史编纂的成就及其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周;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0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5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