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于廑先生封建论及其史学贡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吴于廑先生封建论及其史学贡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史 王权 法律 比较研究 五种社会形态 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 封建主义
【摘要】:吴于廑先生(1913-1993)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在我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构建、世界通史编纂、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西方史学研究及史学名著编译等方面,吴先生都是奠基者和开拓者。他还曾在武汉大学长期担任校、系领导职务,与唐长孺先生一道,开创了武汉大学历史学科的鼎盛时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吴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方面也深有造诣。他于194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专业,其硕士毕业论文题为《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文章认为,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商周时期,推动中国封建制度瓦解的动力不是工商阶层,而是士人的崛起。吴先生的独到见解,在当时就受到万国鼎、吴景超等学术名家的激赏。他于1944年和1946年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题为《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进行比较,阐释二者的异同。1947年吴先生回国,后一直任教于武汉大学,主要致力于世界史研究,也未再提及旧作。在他生前的讲话和论著中,偶有言及中国古代社会时,并未重申和坚持其1949年前的观点。其硕士毕业论文于"文革"中遗失,博士毕业论文也一直未译成中文。在吴先生哲嗣和其他后学的努力下,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把这两篇学位论文合为一部书出版,并列入"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系列之一。201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为主旨,召开了一场小型学术讨论会,数十位学者纷纷称赞吴先生对"封建"问题的前瞻性思考,高度评价吴先生的真知灼见和学术贡献。2013年是吴于廑先生逝世20周年,现将此次讨论的部分论文摘要发表,以飨读者,以示缅怀。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学院暨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 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史 王权 法律 比较研究 五种社会形态 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 封建主义
【分类号】:K092;K825.81
【正文快照】: 中西封建制度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冯天瑜吴于廑先生(1913-1993)撰于20世纪40年代的《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1941)、《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1946)(两文简称“吴著”———引者),收入“武汉大学百年名典”,2012年12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氏以世界史专家名世,其关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天瑜;;现代中国学人对泛化封建观的质疑(一)[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07期
2 李孔怀;;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讨论述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百石;;略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J];学术研究;1959年04期
4 王中斐;陈丛文;;近年来关于“封建”问题的讨论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2期
5 瞿宁武;;傅筑夫传略[J];晋阳学刊;1983年06期
6 ;编者按语[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S1期
7 刘明翰 ,王阁森;关于世界上古史和中世纪史的断限问题——兼与张德生 吴象生 陈正飞等同志商榷[J];文史哲;1963年03期
8 朱陈;奤三种歪曲孔子的理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刘安泰;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农民战争[J];东岳论丛;1987年01期
10 景戎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划分刍议[J];学习与探索;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利栋;;近代中国的封建与封建主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李洪岩;;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会的论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3 李洪岩;;从《读书杂志》看中国社会史论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4 郭沫若;;战时中国历史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5 李德芳;;“20世纪中国社会史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述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郭沫若;;作者寄言[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王],
本文编号:862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6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