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批评传统与中国史学的变革
本文关键词:史学批评传统与中国史学的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史学批评传统 中国史学 史学变革 司马迁 梁启超
【摘要】:关于史学批评的零散言论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两汉时期,司马迁评论《春秋》、班彪评论《史记》,奠定了史学批评传统的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史学批评传统从具体的批评上升到了理论阐述的高度。至清代章学诚,史学批评传统实现了哲理化的提升。史学批评传统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史学批评是引领史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第二,史学批评是史学创新的前提;第三,史学批评在晚清民国的史学革命中扮演了急先锋和催化剂的角色。传统强调传承,批评则指向变革。史学批评传统是理性的反省,是理智的观察,是深沉的思考。历代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中获得了研究的灵感与动力、取得新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也在史学批评传统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繁荣。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史学批评传统 中国史学 史学变革 司马迁 梁启超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史学批评的演进路径与成就(1840—1911)”(编号:12YJC77003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史学传统是在史学实践中积淀、形成、流布、升华而成的,是历代史学家认同、遵守的治史理念、方法、宗旨与精神。史学传统具备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历时性,它贯穿于史学发展的全过程;二是内涵相对稳定,但并非固步自封;三是能够反作用于史学,引导史学良性发展。中国史学具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2期
2 江一波;;可贵的探索与尝试——读《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3期
3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4 罗炳良;18世纪中国史家的史学批评方法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5 田夫;建设当代史学评论学科的奠基作──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J];史学月刊;1995年05期
6 陈新;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7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建辉;试论史学批评[J];求索;1989年06期
9 瞿林东;两宋史学批评的成就[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10 赵俊;;刘知几对史学批评的反思[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段润秀;;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曹守亮;;史学批评与国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总结反思与理论发展趋势[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怀祺;《通志》:富有活力的史学批评著作[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子今;“史料”也许不仅仅是“木材砖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渐庐;乡土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邹兆辰;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审视[N];光明日报;2005年
5 (北京)毛志成;文化批评,,切忌不伦不类[N];重庆日报;2000年
6 陈勇;学者研讨传统学术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7 瞿林东;发掘中国古代史学理论遗产[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鹏;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吴缜史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舒婷;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亚玲;牛运震《史记评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睿;史评类目源流考[D];兰州大学;2012年
10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5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6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