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23 04:02

  本文关键词: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侯外庐 王船山 戴震 康有为 清学研究


【摘要】: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20世纪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新史学五大家”之一。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清代学术史,颇有成就。侯耕耘史学50载,著作等身,在思想史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5卷本《中国思想通史》是侯外庐在思想史乃至整个治学领域的代表作,本文无力涉足侯外庐思想史的全部内容,故仅以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为研究对象,以期可以扪及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为自身发展开疆辟土的底蕴。 本文共含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以侯外庐的清代学人研究为题的缘由以及意义,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梳理。其次,简明的勾勒侯外庐的学术生平。 第二部分,以侯外庐的船山研究为例,围绕民族矛盾与治学经世的问题,对侯外庐的清初学人研究进行再评价。同时,就1945、1956年两个版本中,侯外庐于船山评价的删改进行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以侯外庐的戴震研究为例,以考据还是致用为焦点,对侯外庐的清中叶学人研究进行论述。同样涉及对先后两个版本通史的异同的梳理。 第四部分,以侯外庐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从其对于康氏《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以及有关“进化论”的问题的评析,阐述其晚清学人研究内在理路。
【关键词】:侯外庐 王船山 戴震 康有为 清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09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研究意义与现状9-11
  • 二、学术生平11-16
  • 第一章 民族矛盾与治学经世---清初学人研究(以王船山为例)16-30
  • 第一节 "夷夏大防"与"爱国主义"16-21
  • 第二节 从旧、新版《中国思想通史》之不同见侯外庐思想的变化21-30
  • 一、王夫之的历史性理解22-25
  • 二、辟二氏:阐述清初学人的独特性25-27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再诊释27-30
  • 第二章 考据还是致用---清中叶学人研究(以戴震为例)30-40
  • 第一节 对戴震学术地位的再判断30-36
  • 第二节 旧版、新版所见论戴震之同异36-40
  • 第三章 救亡图存理念下的晚清学人研究(以康有为为例)40-49
  • 第一节 关于《新学伪经考》40-42
  • 第二节 关于《孔子改制考》42-43
  • 第三节 关于“进化论”43-49
  • 结语49-52
  • 参考文献52-58
  • 后记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少民,闫玉环;侯外庐与清代学术史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武少民;;论侯外庐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3 李锦全;研究中国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读侯外庐著《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J];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4 侯均初;我的父亲侯外庐[J];沧桑;2002年02期

5 雷希;;中国气派和马克思主义 读两位学者的学术回忆[J];读书;1989年Z1期

6 王兴国;侯外庐先生对船山学的贡献[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覃正爱;论侯外庐对明末清初思想运动研究的四个失误[J];江汉论坛;1993年05期

8 高增德;“不苟异亦不苟同”──侯外庐及其思想史学派的学术个性[J];江汉论坛;1995年05期

9 魏宗禹;侯外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历史贡献 纪念侯外庐诞辰100周年[J];晋阳学刊;2003年05期

10 陈寒鸣;侯外庐与侯外庐学派[J];历史教学;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90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0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