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史学史著作——评《全球史学史》
本文关键词: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史学史著作——评《全球史学史》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史 学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伊格尔斯 著名史学家 史著 格奥尔格 西方史学 南京大学 史学思想
【摘要】:正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也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的著作也越来越多,比如,斯特恩斯等人的《全球文明史》、韦尔斯的《1688年全球史》、戈夫的《20世纪全球史》,以及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等。不过,这些著作所考察的是普通的人类历史,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史学本身发展的著作几乎没有。最近,由美国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和华裔美籍学者王晴佳合著的《全球史学史》出版,则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该书最初由培生教育有限公司(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用英文出版,后来由南京大学杨豫教授译成中文后于2011年2月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国际政治系;
【关键词】: 全球史;学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伊格尔斯;著名史学家;史著;格奥尔格;西方史学;南京大学;史学思想;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也是史学界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历 史的著作也越来越多,比如,斯特恩斯等人的《全 球文明史》、韦尔斯的《1688年全球史》、戈夫的 《20世纪全球史》,以及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斯塔 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等。不过,这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广智;苏联史学输入中国及其现代回响[J];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2 包茂红;;澳大利亚环境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3 李春梅;全球化动力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8期
4 毛达;;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环境史研究述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张广智;;关于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写在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出版之际[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张广智;苏版《世界通史》的中国[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张广智;;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沉浮(俄国十月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初)[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3期
5 张卫良;;“教材之问”:世界史教材与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4期
6 汤志华;武圣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影响[J];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03期
7 张玉香;姜东明;刘德华;;跨国移民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机理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张广智;;关于深化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史哲;2006年04期
9 齐山德;;20世纪60—80年代中期的苏联史学[J];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广智;;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J];学术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邝艳湘;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相互依赖与世界和平[D];外交学院;2008年
4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小忠;历史、证据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涛;李达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会君;全球化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中国化历程[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常秀梅;近百年中国历史观念变迁与中学历史教学[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凤春;对新中国史学界有关历史规律讨论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成树;百年来雅典史研究述论[D];西南大学;2013年
5 吴昊;漆侠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义康;;试评奴隶社会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J];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04期
2 何兆武;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3 张广智;;略论世界史在二十世纪的重构[J];学习与探索;199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2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6期
3 方林;;略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全球史的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多米尼克·塞森麦尔;刘俊姝;王玖玖;;全球史及其多元潜力[J];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5 葛兆光;;主持人的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玖玖;;当代史学的文化转向与全球转向——评蒋竹山《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7 ;《全球史评论》约稿及体例要求[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8 刘文明;;全球史的研究范式、趋势与学科性质——评《什么是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09年00期
9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庞永锋;;论全球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兼论中国的全球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4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5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6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文明;;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10 戴维·克里斯蒂安;张伟伟;;全球危机与史学的全球化——大历史与感悟当前危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何顺果;新全球史,让人从狭隘地域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夏继果;通向全球史的两条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文明;生态环境: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薛倩;把传染病研究纳入全球史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4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0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