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形象的自我重塑——对黄仁宇自传和何炳棣自传的史学史解释
本文关键词:史家形象的自我重塑——对黄仁宇自传和何炳棣自传的史学史解释
更多相关文章: 自传 史学史 自我形象 生存性史家 职业性史家
【摘要】:黄仁宇和何炳棣可谓是"生存性史家"和"职业性史家"两种类型的典范。黄仁宇的自传《黄河青山》有智者风范,何炳棣的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有学者气质;前者展现出一种思考历史的观念路径,后者展示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门径。换言之,黄仁宇着眼于历史观,何炳棣着重于方法论。《黄河青山》多见黄仁宇思路心态的复杂微妙,少见其搜集材料的百般曲折;相反,《读史阅世六十年》多着墨于网罗史料、穷尽甘苦的具体过程。史家写自传应该属于其研究历史的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本质在于呈现,它包含一种强烈的自我期待,即史家通过自传重构自己的历史,使自己的历史呈现出一个自我认定的完整面貌和真实形象。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自传 史学史 自我形象 生存性史家 职业性史家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一、自传及史家自传 有职业的传记作家,但没有职业的自传作者。一个人可以写传记谋生,但绝不可能以写自传为职业。如果研究历史的前提是盖棺论定,那么自传就没法写,因为盖棺论定是死后之事。勒热讷指出: 原则上,一个人只会死一次,他只能写一部自传。这使得自传行为特别神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敦基;“大历史”与个人经验——黄仁宇先生之史学贡献[J];书屋;2001年10期
2 赵世瑜;;通古今之变 再读黄仁宇[J];博览群书;2001年05期
3 周迅;;又读黄仁宇[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年02期
4 师娅;;黄仁宇及其历史观[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6期
5 李宝祥;;黄仁宇中国“长期革命”论述略[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6 潘星辉;;“旧社会”与“新史学”:试析黄仁宇的“大历史”之路[J];开放时代;2013年02期
7 陈乐民;;坐视世界如恒沙 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J];读书;1993年01期
8 ;黄仁宇文集[J];学苑教育;2012年02期
9 潘振平;黄仁宇和他的“大历史”作品系列[J];中华儿女(海外版);1997年09期
10 御夫;黄仁宇的价值[J];新西部;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克生;;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及其明史研究[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刘世昌;黄仁宇所有著述首度集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中华书局副编审、大众图书分社副社长 徐卫东;献给黄仁宇粉丝的“特别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王春瑜;琐忆黄仁宇[N];南方周末;2004年
4 冯昭 北塔;众说纷纭黄仁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5 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河青山》:逼近黄仁宇[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赵世瑜;三读黄仁宇[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小龙女;世间已无黄仁宇[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张海焘;让历史的研读来得更普及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陆源(书评人);黄仁宇的史家技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台湾作家、学者 薛仁明;黄仁宇与宅男[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学旺;黄仁宇的明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许曾会;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8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0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