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大国崛起的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1 22:31

  本文关键词: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大国崛起的模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世界体系 大国崛起 自强机制 自弱机制 无外围结构


【摘要】:国家间中心外围秩序是国内社会封闭性等级秩序的空间拓展,而安全困境最终能够引发权力转移战争的空间结构条件是国家间中心——外围结构。因此,当世界体系的结构出现多中心无外围变化时,安全困境内部的两个过程——螺旋上升过程与战争触发过程就分离开来,这种只上升不崩溃的安全困境使得新兴大国能够和平崛起。 在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国家系统结构与国际体系结构不断互动,最终使得多中心无外围现象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现。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崛起模式由城邦——外邦、宗主——殖民地,转向科技、平等贸易与联合自强相结合,东方国家的崛起模式由统一封闭进化为对外开放与内部区域性增强相结合。从崛起机制的角度看,西方的大国崛起模式变迁是由自弱机制进化为自弱与自强相融合的机制再到统一地区为更大国家的过程,而中国的机制变迁次序则是先统一国家使国家成为绝对意义上的大国,然后是自强机制,最后变革为自强与自弱组合机制。国家崛起机制变化的次序差异使得中西方国家崛起模式明显区分开来。 西方的科技与贸易的国家富强之路对于边界稳定的国家不断突破自我发展限度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时间流动通道的打开使得中国传统的自强机制成为中国的一种优势,使得中国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增强敏感性的同时能够将自己的脆弱性维持在低水平。 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具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国家能力,这种大国能力是西方传统大国所不具备的。欧洲、东南亚、非洲等不同地区的一体化运动正是在弥补自己不具备的自足能力。当新兴国家积极融入开放社会以后,国家崛起的挑战就转移为如何获得一个内部自足的相对封闭界限以求得危机时的保护和特异性的支持。 随着东西方的相互学习,区域化现象借由全球化的加深得到进一步的恢复——西方的地区一体化、中国内部的区域崛起。在中心存在但外围逐渐消失的空间秩序变动下,国家崛起需要融合自强和自弱两种机制,即对外开放与增强国家的自足能力两种方法并行。未来的大国崛起可能会有新的样式,但应该要具有中国崛起和欧洲自强的共同特征,即融合自己的封闭性和开放性,对自强机制和自弱机制进行某种组合,以减轻两种机制各自的负面作用,更好地实现和保持自己的崛起。
【关键词】:世界体系 大国崛起 自强机制 自弱机制 无外围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7
  • 1 区域单中心——外围体系与区域等级独立体系共存时期17-24
  • 1.1 古希腊单中心——外围体系17-20
  • 1.1.1 安全困境引发战争17-19
  • 1.1.2 战争促进国家形成19-20
  • 1.2 中国独立等级体系20-24
  • 1.2.1 两种等级结构与两种系统边界特征20-22
  • 1.2.2 国家间结构矛盾促进国家形成22-24
  • 2 区域多中心——外围体系与区域等级封闭社会共存时期24-31
  • 2.1 欧洲多中心——外围体系24-27
  • 2.1.1 多中心——外围结构、流动性与科技发展25-26
  • 2.1.2 国内等级封闭结构、流动性与科技发展26-27
  • 2.2 东亚等级封闭社会27-31
  • 2.2.1 国内中央集权结构、流动性与科技停滞28-29
  • 2.2.2 国际等级封闭结构、流动性与科技停滞29-31
  • 3 全球双中心——外围体系时期31-37
  • 3.1 社会主义国家以时间超越方式实现空间地位平等32-34
  • 3.1.1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封闭系统重启自强机制32-33
  • 3.1.2 自强机制使得封闭国家获得非外围政治地位33-34
  • 3.2 资本主义国家间形成平等贸易基础上的共同发展关系34-37
  • 3.2.1 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贸易机制实现国家发展34-35
  • 3.2.2 核威慑与国家规模使大国崛起变得和平35-37
  • 4 全球单中心——外围体系时期37-46
  • 4.1 单中心——外围体系作为全球体系重现37-39
  • 4.1.1 自强机制与贸易机制在国家发展层面的差异38-39
  • 4.1.2 苏联改换崛起机制导致国家分裂与地位丢失39
  • 4.2 单中心——外围体系中的中国崛起现象39-46
  • 4.2.1 中国采取非和平崛起方式面临内在约束40-43
  • 4.2.2 中国融合自强与外贸两种国家崛起机制43-46
  • 5 全球多中心——无外围体系时期46-52
  • 5.1 欧洲统一使得欧洲独立发展并且崛起持续47-49
  • 5.2 新兴国家崛起使得外围消失而非中心转移49-52
  • 结论52-58
  • 参考文献58-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传松;朱挢;;阶层固化、社会流动与社会稳定[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张向军;李田贵;;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3 李文;中国和平崛起:何以能与何以为[J];当代亚太;2004年05期

4 吴澄秋;;东亚结构变迁与中日关系:权力转移理论视角[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5 唐世平;;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6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7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8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9 杨原;;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10 仇华飞;;美国学者研究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困境[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马若兰(Maria de la O Moncada);当代中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知与欧洲的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林涛;科技与大国崛起: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敏;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年

6 卡林(Karim BATHILY);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种双赢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佳志;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中国的战略应对[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俊;国家崛起模式的理论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金亮;大国崛起模式的比较与启示[D];江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1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