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0:21

  本文关键词: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朴槿惠政府 对朝政策 信任进程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彻底丧失了霸权地位,美苏两大阵营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由于美苏两国长达四十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致使朝鲜半岛陷入了南北分裂的境地。美苏之间的利益争夺是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局面的外部因素,而日本对朝鲜的残暴统治则是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根源。韩朝双方通过与他国建立同盟关系、发展核力量作为自身的安全保障,但此举使韩朝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作为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区域,朝鲜半岛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稳定是各方力量制衡作用的结果,任何偶发事件,领导人的更替和政策变动都有可能影响这种平衡。 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就任第十八届总统,新政府一改上届政府的强硬对朝路线,以构建朝鲜半岛的南北信任程序为基础,努力改善韩朝关系。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陷入紧张的局势,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朴槿惠政府面对当前局势提出了“朝鲜半岛信任进程”的新的对朝政策,采取以对话与人道主义援助相结合的措施,促进韩朝之间恢复信任。目前,如何推进“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则是朴槿惠政府面临的首要难题。 本文运用信任理论,研究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以比较分析方法为手段,对比朴槿惠政府与前任政府的对朝政策,分析导致朝鲜半岛陷入僵局的原因,探究“朝鲜半岛信任进程”这一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朴槿惠政府 对朝政策 信任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31.26;D83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0.1 问题的提出9-10
  • 0.1.1 选题的目的9
  • 0.1.2 选题的意义9-10
  • 0.2 文献综述10-15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15-16
  • 0.3.1 研究方法15
  • 0.3.2 创新点15
  • 0.3.3 不足15-16
  • 1 朴槿惠政府制定对朝政策的理论基础16-19
  • 1.1 信任理论概述16-17
  • 1.1.1 信任理论的提出16
  • 1.1.2 国际关系理论中对信任理论的发展16-17
  • 1.2 南北互信缺失问题17-19
  • 1.2.1 南北互信缺失的历史根源17-18
  • 1.2.2 南北建立互信的困境18-19
  • 2 影响朴槿惠政府制定对朝政策的因素19-30
  • 2.1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外部因素19-22
  • 2.1.1 朝鲜“核试验”下的东北亚局势再紧张20
  • 2.1.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韩国的机遇与压力20-21
  • 2.1.3 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大国复兴影响下的东北亚局势21-22
  • 2.2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内部因素22-30
  • 2.2.1 朴槿惠本人的国家战略基本理念22-24
  • 2.2.2 新国家党的政策主张24-25
  • 2.2.3 韩国国家利益需求25-30
  • 3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内容及评价30-39
  • 3.1 朴槿惠政府推行“柔中带钢”的对朝政策30-32
  • 3.1.1 “朝鲜半岛信任进程”政策30-31
  • 3.1.2 对朝鲜的经济援助31-32
  • 3.2 与李明博时期比较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特征32-35
  • 3.2.1 李明博时期的对朝政策32-34
  • 3.2.2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特征34-35
  • 3.3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评价35-39
  • 3.3.1 政策效果评价35-37
  • 3.3.2 政策内容评价37-39
  • 4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影响及发展方向39-43
  • 4.1 影响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39-40
  • 4.1.1 有利于韩国自身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39
  • 4.1.2 促进韩朝双边对话与合作39-40
  • 4.2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发展方向40-43
  • 4.2.1 应对朝鲜半岛安全博弈40-41
  • 4.2.2 应对朝核危机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光耀;;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及其对未来安全的影响[J];韩国研究论丛;2001年00期

2 朴键一;90年代以来中国朝鲜半岛研究状况[J];当代亚太;2001年08期

3 路宝春,邱亚威;朝鲜半岛局势的新变化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谭潭;“冷战以来的朝鲜半岛问题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J];当代韩国;2001年01期

5 郑信哲;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多种影响[J];当代韩国;2001年03期

6 孟庆义;朝鲜半岛统一方案的设想[J];东疆学刊;2001年01期

7 孟庆义,唐承运;关于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中的几个问题[J];东疆学刊;2001年04期

8 曹成完,金成淑;美俄峰会与朝鲜半岛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11期

9 王传剑;俄罗斯在朝鲜半岛:政策、地位及作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3期

10 陈峰君;21世纪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鲍志成;;历史上浙江与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冷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继永;;朝鲜半岛南北关系新变化与中韩合作[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6 金龟春;;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日俄在朝鲜半岛的角逐[A];朝鲜近代史研究[C];1992年

7 金光洙;;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陈奉林;;东亚历史上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大国较量[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9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10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俊扬;俄外长朝鲜半岛斡旋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韩朝力争形成经济共同体[N];财会信报;2006年

3 崔志鹰;朝鲜半岛局势处于“十字路口”[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高浩荣 夏宇;将努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N];人民日报;2007年

5 王丹蒂;俄认为朝鲜半岛无核化平稳过渡很重要[N];人民日报;2007年

6 徐宝康;一次令人期待的会晤[N];人民日报;2007年

7 ;六方会谈朝鲜半岛无核化工作组会议结束[N];人民日报;2007年

8 周之然;朝方认为朝鲜半岛局势依然紧张[N];人民日报;2007年

9 温宪;中国的作用不容忽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余春雨;南北重启部长级会谈 朝鲜半岛或迎经济转折年[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徐光河;朝鲜半岛统一与东北亚国际政治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4年

5 王宇;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博弈[D];延边大学;2013年

6 陈宗权;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之研究(1950年至今)[D];复旦大学;2008年

7 苏俊燮;冷战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与驻韩美军的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8 汪权;冷战后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析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Anastasiya Bayok(娜丝佳);冲突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华;朝鲜半岛问题对东北亚政治格局影响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丁峰;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于丛;论冷战后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大国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万平来;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暨南大学;2000年

5 蔡秋英;论周边环境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0年

6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朴美兰;冷战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东北亚的影响——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七·四声明对东北亚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年

8 刘福江;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可亮;朝鲜半岛分裂长期化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郑梦清;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21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21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1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