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盟公共外交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欧盟公共外交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欧关系 欧盟 中国对欧公共外交 中国驻欧盟使团
【摘要】:随着中欧关系深入发展,中国与欧洲社会各界的交流与互动更加活跃,在各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但中欧因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差异等原因,欧洲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仍普遍比较负面,这对中国对欧公共外交提出新的需求。布鲁塞尔作为欧盟决策中心,是欧洲重要的舆论场。本文认为,应在准确把握中欧关系发展、欧盟对华政策、对欧盟公共外交主要挑战基础上加强针对欧盟层面的公共外交实践,以增进欧盟对华了解与信任。对此,本文考察了中国驻欧盟使团在一线开展欧盟公共外交活动特点和中欧建交40周年双边文化交流项目实施的创新。2015年是中国驻欧盟使团公共外交最频繁的一年,也是中国驻欧盟使团首次大规模通过文化项目进行欧盟公关,说明中国对欧盟开展公共外交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进一步调动和整合资源,官民并举,构建中国对欧盟公共外交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即通过提升中国驻欧盟使团的公共外交总协调能力,加强对欧盟主要机构如欧洲议会的人脉工程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中外媒体、欧洲智库、企业等社会力量,并通过中欧人文资源的整合构建中国和欧盟的文化关系,形成一个立体化多行为体联动、政府和社会层面积极互动和共同参与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不断拓展中国对欧盟公共外交的主体与参与形式,是增强中欧互信、文化共荣、扩大中国在欧盟的话语权,以及重塑中国国际形象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策略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欧关系 欧盟 中国对欧公共外交 中国驻欧盟使团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35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6
- 一、选题原因与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三、研究方法14
-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4-16
- 第一章 公共外交的概念、兴起与发展16-25
- 第一节 公共外交概念解析16-20
- 一、公共外交的基本解析16-17
- 二、公共外交的功能与目标17-18
- 三、公共外交相关概念的辨析18-20
- 第二节 新公共外交研究20-21
- 第三节 中国公共外交的的发展状况21-25
- 一、中国公共外交的兴起21-22
- 二、中国公共外交的特色22-23
- 三、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主要问题23-25
- 第二章 中国对欧盟开展公共外交的背景与必要性25-29
- 第一节 欧盟机构及其对外政策25-26
- 第二节 中欧关系发展与欧盟对华政策26-27
- 第三节 中国对欧盟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27-29
- 第三章 中国对欧盟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现状29-33
- 第一节 中国对欧盟层面开展公共外交的平台与资源29-32
- 一、中欧高层会晤机制29-30
- 二、人文交流与文化合作30-31
- 三、中欧公民社会对话机制31-32
- 第二节 中国对欧盟公共外交面临的主要挑战32-33
- 第四章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共外交个案研究33-40
- 第一节 中国驻欧盟使团的公共外交职责33
- 第二节 中国驻欧盟使团的公共外交特色与创新33-36
- 第三节 “中欧伙伴年”中国驻欧盟使团主导文化实践36-38
- 第四节 “中国精彩无限”公共外交项目的实施与亮点38-40
- 第五章 关于我国对欧盟公共外交的若干思考与建议40-47
- 第一节 扩大中国在欧盟话语权是战略需要40
- 第二节 构建中国对欧盟公共外交沟通与协调机制40-47
- 一、提升中国驻欧盟使团的公共外交能力41-42
- 二、充分开发欧洲议会公共外交资源42-43
- 三、加强中外媒体合作与渠道建设43-44
- 四、为中欧企业交流搭建更有效的沟通平台44-45
- 五、加强与欧洲智库合作45
- 六、构建中国与欧盟的新型文化关系45-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黄超;试论发展中国公共外交[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4 李志斐;;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中国公共外交[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李艳艳;;“9·11”后的美国公共外交[J];社会观察;2006年06期
6 刘国华;李阵;;透视二战后日本对华公共外交[J];长江论坛;2007年02期
7 李默;;中国公共外交现状及发展建议[J];消费导刊;2007年05期
8 张毓强;张楠;;“面向2008年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论坛”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朝晖;;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7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天U,
本文编号:1023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2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