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

发布时间:2017-10-21 14:24

  本文关键词: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


  更多相关文章: 尼赫鲁时期 印苏关系 发展演变


【摘要】:印度与俄罗斯都是与中国相邻且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两国关系不仅是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改变世界政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对我国国家安全及睦邻外交的推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两国关系的历史研究,而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薄弱的地方。基于此,我选择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利益及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印度与俄罗斯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在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的发展演变中,国家利益是其决定因素。两国对国家利益及其获取方式的认知和考量决定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独立后的印度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独立、完整与安全,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以早日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梦。为此,尼赫鲁提出了不结盟战略,以期获得两大集团的经济政治支持。战后斯大林将巩固和维护苏联与东欧的安全及恢复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为此提出了“两个阵营”理论;而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则更注重经济发展与美共同称霸全球,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战略。如此,在两国利益的交织下,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就呈现出了一幅渐进式发展轨迹:冷淡、冷暖转换、战略合作。 在影响两国关系的各种因素中,地缘因素无疑是继国家利益因素之后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它主要是指苏联南下印度洋、联印制华战略和印度联苏反华战略的选择。除此以外,大国因素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主要体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上。此三者共同构筑了影响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正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由来与意义及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印苏关系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三、四章分别阐述了1947—1949年、1950—1958年和1959—1964年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结语部分总结了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发展轨迹、对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一时期两国关系在整个印苏关系历史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基本确定了印苏关系发展的战略框架,为尼赫鲁之后的印苏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双方从此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
【关键词】:尼赫鲁时期 印苏关系 发展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35.1;D85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11
  • 绪论11-32
  • 一、选题的由来与意义11-13
  • 二、资料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27
  • (一) 本论文资料的主要来源13-17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7-27
  • 1、国外研究现状18-23
  • 2、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23-27
  • (三)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可探研的空间27
  • 三、研究方法27-29
  • 四、创新点、难点与研究内容29-32
  • (一) 创新点29-30
  • (二) 难点30
  • (三) 研究内容30-32
  • 第一章 印苏关系的历史背景32-62
  • 第一节 印度独立前的俄(苏)印关系32-44
  • 一、沙俄时期的俄印关系32-36
  • (一) 印度在英俄争霸亚洲霸权战略中的地位32-35
  • (二) 俄英对印度的政策35-36
  • 二、苏联与英属印度的关系36-42
  • (一) 支持印度民族解放运动36-38
  • (二) 支持印共活动38-42
  • 三、尼赫鲁对苏联的认识42-44
  • (一) 苏联不会对印度造成威胁,但应与之保持友好关系43
  • (二) 苏联发展很快,且与印度国情相似,印度应该向它学习43-44
  • 第二节 冷战格局下苏联的“两个阵营”理论44-51
  • 一、冷战格局的形成44-49
  • 二、苏联“两个阵营理论”的出台49-51
  • 第三节 尼赫鲁的建国思想51-62
  • 一、建国后印度的政治经济概况52-53
  • 二、“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和议会民主制53-58
  • (一) “社会主义类型”社会54-57
  • (二) 议会民主制57-58
  • 三、不结盟政策58-62
  • 第二章 冷淡的印苏关系(1947—1949)62-78
  • 第一节 印度临时政府期间的对苏政策62-67
  • 一、印度临时政府的对苏政策62-63
  • 二、尼赫鲁对苏联的接近与印苏建交63-67
  • 第二节 印度独立初期的对苏关系67-77
  • 一、走向冷淡的两国关系67-71
  • 二、印苏关系冷淡的原因71-77
  • (一) 苏联对印度国家性质的认识71-72
  • (二) 苏联对印度“独立”及其不结盟政策的怀疑72-74
  • (三) 尼赫鲁对苏联“世界革命”的对抗74-77
  • 小结:冷淡关系(1947—1949)的特点:无交往、无合作77-78
  • 第三章 冷暖转换的印苏关系(1950—1958)78-133
  • 第一节 印苏关系转变的原因78-92
  • 一、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78-87
  • (一) “和平共处”理论的出台78-82
  • (二) 对第三世界的再认识82-87
  • 二、印度与西方阵营关系的疏远87-92
  • (一) 在新中国问题上与西方各国的南辕北辙87-88
  • (二) 在朝鲜问题立场上的转变88-90
  • (三) 对美国构建包围社会主义国家阵线的抵制90-92
  • 第二节 印苏关系的转换(1950—1958)92-115
  • 一、印苏关系的转换92-100
  • (一) 缓和期(1950—1953)92-95
  • (二) 发展期(1954—1958)95-100
  • 二、印苏友好发展的见证100-115
  • (一) 尼赫鲁访苏100-107
  • (二) 布尔加宁、赫鲁晓夫联袂访印107-115
  • 第三节 印苏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接近与配合115-132
  • 一、苏伊士运河危机115-124
  • (一) 危机的由来115-116
  • (二) 印苏两国的态度116-122
  • (三) 印苏两国在此危机中的战略考虑122-124
  • 二、匈牙利事件124-132
  • (一) 事件的由来124-125
  • (二) 印度对匈牙利事件的态度125-129
  • (三) 印度双重标准的缘由129-132
  • 小结:冷暖转换关系(1950—1958)的特点:交往与合作不断升温132-133
  • 第四章 走向战略合作的印苏关系(1959—1964)133-199
  • 第一节 印苏关系向战略合作演变的背景与缘由133-147
  • 一、苏联对巩固发展与印度关系的战略考虑133-137
  • (一) 南下印度洋133-135
  • (二) 借重印度扩大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135-137
  • 二、印度对巩固发展与苏联关系的战略考虑137-139
  • (一) 寻求经济援助137-138
  • (二) 寻求政治援助138
  • (三) 寻求军事援助138-139
  • (四) 扩大与苏联的贸易139
  • 三、印苏关系中的中国因素——联苏反华与联印制华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形成139-147
  • (一) 中印关系的恶化与印度联苏反华的战略选择139-143
  • (二) 中苏关系的恶化与苏联联印反华的战略选择143-146
  • (三) 苏联的联印制华与印度的联苏反华的战略选择146-147
  • 第二节 印苏关系的急剧升温147-155
  • 第三节 苏联对印度关切的重大利益的支持155-184
  • 一、苏联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印度的偏袒155-165
  • 二、苏联对果阿解放的支持165-174
  • (一) 果阿危机的由来165-170
  • (二) 危机后苏联的态度170-174
  • 三、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支持174-184
  • (一) 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初步介入176-180
  • (二) 苏联的第一次否决180-183
  • (三) 苏联的第二次否决183-184
  • 第四节 1959—1964印苏经贸及军事关系184-198
  • 一、1959—1964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援助184-190
  • (一) 1959—1964苏联对印度经济援助的概况184-187
  • (二) 苏联对印度经济援助的影响187-190
  • 二、1959—1964印苏贸易发展190-193
  • (一) 1959—1964印苏贸易的增长190-192
  • (二) 1959—1964印苏贸易对印度经济状况的改善192-193
  • 三、1959—1964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助193-198
  • (一) 1959—1964苏联对印度军事援助的概况193-197
  • (二) 1959—1964苏联扩大对印度军事援助的原因197-198
  • 小结:战略合作关系(1959—1964)的特点:苏联全方位支持印度198-199
  • 结束语199-209
  • 一、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发展轨迹199-200
  • 二、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200-206
  • (一) 受印苏两国对国家利益认知的影响200-202
  • (二) 受苏联南下印度洋、联印制华战略与印度联苏制中战略的影响202-204
  • (三) 受大国因素影响204-206
  • 三、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历史定位206-209
  • 参考文献209-222
  • 致谢2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起因及苏联反应探析[J];党的文献;2002年02期

2 戴超武;;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分裂研究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3 朱明忠;评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J];当代亚太;1998年08期

4 康民军;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关系恶化的原因——中印边界战争40周年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5 陈金英;;两大党制:印度多党制分析[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6 王鸿余;;苏联对印度援助的剖析[J];国际问题研究;1988年01期

7 高际香;;俄罗斯对外债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10期

8 苏振兰;;中苏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的分歧揭密[J];党史纵横;2007年09期

9 苏振兰;;U-2飞机事件与中苏关系地震[J];党史纵横;2010年05期

10 黄天莹;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第三世界地区的外交政策[J];苏联东欧问题;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1073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73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