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俄罗斯 新地缘政治 关系现状 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既互为最大的邻邦,又同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快速崛起的新兴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如何发展,不仅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利益的维护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局势的稳定影响重大。因此,这组双边关系一直备受国内外政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鉴于中俄两国毗邻而居,有着天然的地缘关系,本文试图以新地缘政治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中俄关系,使人们对其有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分成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和意义,梳理和评价本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说明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是地缘政治理论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及其在新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引出在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基础上派生的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新内容,并且阐述地缘政治理论中关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地位,两国地缘关系的观点。 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核心。该部分分别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这三个新地缘政治研究视角论述中俄两国的关系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在苏联解体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两国理性面对,共同解决。 第六部分是中俄关系前景展望。该部分主要指出中俄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论述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政界与学界对于发展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思考,从而在此基础上推测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 俄罗斯 新地缘政治 关系现状 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35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一、绪论10-18
- (一)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10-12
- 1. 研究缘起10-11
- 2. 选题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单述评15-16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7
- 1. 研究思路16
- 2. 研究方法16-17
- (四) 本文创新与不足17-18
- 1. 本文创新之处17
- 2. 本文不足之处17-18
- 二、地缘政治理论概述18-27
- (一) 地缘政治的概念18-19
- (二)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19-21
- 1. 大陆文明地缘政治19-20
- 2. 海洋文明地缘政治20-21
- (三)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面临的挑战21-23
- 1. 合作与协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21-22
- 2. 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上升22-23
- (四) 发展中的新地缘政治理论23-25
- 1. 地缘经济理论23-24
- 2. 地缘文化理论24-25
- (五) 地缘政治理论中的中国与俄罗斯25-27
- 三、中俄地缘政治关系27-34
- (一) 中俄地缘政治环境27-30
- 1. 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27-29
- 2. 两国都拥有共同的地缘战略目标29-30
- (二) 中俄政治关系现状30-34
- 1. 两国政治关系步步高升30-33
- 2. 两国政治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33-34
- 四、中俄地缘经济关系34-41
- (一)中俄地缘经济条件34-36
- 1. 两国经济资源的优势互补34-35
- 2. 两国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35-36
- (二) 中俄经济关系现状36-41
- 1. 两国经济关系发展中取得的进展36-39
- 2. 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9-41
- 五、中俄地缘文化关系41-48
- (一) 中俄地缘文化背景41-44
- 1. 两国民族文化的特点41-43
- 2. 两国民族文化的共性43-44
- (二) 中俄文化关系现状44-48
- 1. 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加深44-46
- 2. 两国文化的冲突与误解46-48
- 六、中俄关系前景展望48-54
- (一) 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8-49
- (二) 两国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49-51
- (三) 中俄对发展中俄地缘政治关系的思考51-52
- (四) 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光;地缘政治与冷战后波兰新外交[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3期
2 陈霞;对地缘政治的再审视——如何看待当今地缘政治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6期
3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J];战略与管理;2001年03期
4 赵龙庚;“9.11”后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J];和平与发展;2002年02期
5 鄂志寰;;美伊战争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其经济金融影响[J];国际金融;2003年05期
6 王东岳,曲萌;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新世纪美俄对中亚的战略争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П.Я.巴克拉诺夫 ,周建英;论当代地缘政治范畴[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6期
8 汪波;美国的21世纪“经济化地缘政治构想”[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刘波;试论20世纪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曹阳,焦阳;21世纪初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状况的量化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亚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何奇松;;国际太空活动的地缘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 梅新育;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越炒越离谱了[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张环;“多事之秋”来临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N];金融时报;2014年
3 温凯迪;招金期货:地缘政治危机趋于平静 金银价格分化到此为止[N];中国黄金报;2014年
4 主持人 范媛;地缘政治危机将全球金融拖向何方[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5 北京金汇北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曾庆龙;地缘政治事件或持续不断 金价将随之起舞[N];中国黄金报;2014年
6 程实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地缘政治动荡为何没有推高油价[N];东方早报;2014年
7 巴西坎迪德·门迪斯大学文化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因瑞克·罗德里格斯·拉雷塔;关注知识的地缘政治特点[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 吴志峰;力拓“过河拆桥”背后的地缘政治[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王天龙;美国“重返亚太”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复杂[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任卫东;谁在制造东亚地缘政治地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微微;冲突与联合:对主导性地缘政治观的分析与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2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习罡华;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北京大学;2008年
5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矫正;冷战后俄罗斯南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合强;地缘政治与当代亚太移民[D];暨南大学;2007年
2 任江;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澳中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阳;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葛怀宇;中国:亚洲地缘政治的“重心”[D];外交学院;2003年
5 龚炜;科学技术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愉飞;全球化背景下对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评析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智;中国的地缘政治新态势及应对策略[D];辽宁大学;2013年
8 崔晓东;当代俄美地缘政治冲突:原因、特点和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樊哲旺;西方地缘政治理论与中华和合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燕玉叶;“9·11”后的俄罗斯中亚地缘政治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6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7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