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沈馆宗藩外交研究(1637-1644)

发布时间:2017-10-22 07:31

  本文关键词:沈馆宗藩外交研究(1637-1644)


  更多相关文章: 沈馆 清与朝鲜关系 外交


【摘要】:沈馆是1636-1644年之间清与朝鲜宗藩关系体制初创期,极具特色的外交机构。通过对沈馆外交运作机制的研究,可以对既有东亚宗藩体制理论学说,作一定的补充、修正,对推动东亚宗藩体制理论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将沈馆置于清与朝鲜宗藩关系的发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沈馆的设立、外交交涉活动,以及撤销前后清与朝鲜的复杂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四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同时对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介绍,总结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阐明本文的基本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介绍后金(清)与朝鲜宗藩关系形成的过程和沈馆设立的历史背景。清初(后金)与朝鲜的关系发展,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历程。16世纪以前,朝鲜将女真视作夷狄,是羁縻、防范的对象。16世纪建州女真的崛起使得东北亚传统的宗藩秩序崩溃,迫使朝鲜不得不调整原有的对北方女真政策,宣祖末期开始在以明朝为中心的东北亚宗藩秩序中,对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实行事大交邻政策。在后金与明的战争中,朝鲜实际上支持明朝。17世纪初萨尔浒战役以后,后金与朝鲜形成交邻关系。朝鲜仁祖利用政变推翻光海君后,极力维护明朝的宗藩秩序。后金为了维护其战略安全,发动丁卯之役,迫使朝鲜与后金结盟为兄弟关系。双方以江华盟约为基础建立相对平等的外交使臣往来制度。在政治关系上,后金则迫使朝鲜保持中立。但是这种兄弟关系仍然没有改变明朝为朝鲜宗主国的事实,双方围绕诸多问题摩擦不断。1636年,后金改名为清朝,发动丙子之役,迫使朝鲜称臣纳贡,承认清朝为宗主国,与明朝断绝关系。根据双方三田渡盟约的条款,朝鲜需向清朝派遣以昭显世子为代表的人质,沈馆外交的出现,正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 第二章,主要考察沈馆的建立与内部状况。作为议和条件,清朝提出要将朝鲜国王的长子、次子,以及三公六卿的儿子或弟弟带到清朝做人质。根据这一规定,朝鲜国王的长子、次子及其夫人,三公六卿的子弟,于1637年4月到沈阳入质,1644至45年之间陆续回国,结束人质生活。对于人质在沈阳期间的管理,清朝主要提供住房、供应饮食,朝鲜负责提供衣物、经费,承担一部分饮食。朝鲜入质人员分别居于沈馆与质子馆,其中在两国外交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沈馆。沈馆下属宰臣、侍讲院、翊卫司、译官、宣传官五个官属机构及官员。这五个部门各有分工,承担着朝鲜与清之间的外交交涉任务。世子在沈阳主要通过清朝户部官员进行交涉活动,并与清朝官员建立一定的私人关系。 第三章,考察了沈馆的外交活动。在清与朝鲜确立宗藩关系之后,双方围绕三田渡盟约条款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活动,而沈馆人员直接参与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人口刷送、征兵、沈狱三大问题。从具体的交涉活动中可以看出,清与朝鲜之间的交涉主要通过沈馆进行。沈馆人员在交涉活动中,主要承担传达清朝、朝鲜两国的官方信息、探听清朝情报的职责,并代表朝鲜与清朝进行外交事务交涉。清朝视沈馆为朝鲜的代表,令其承担一些具体事务的实施。 沈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逐渐建立起由清朝至朝鲜的信息沟通与处理渠道,日益受到清朝的重视,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第四章,主要考察沈馆的撤销与宗藩体制的发展。清世祖即位前后,对朝鲜的政策开始缓和,先后减免朝鲜贡物多次,并决定撤销沈馆、放还人质。清朝方面希望通过沈馆培植亲清的继承人,以稳固朝鲜对清朝的臣属关系,将希望寄托于在清朝入质八年的昭显世子。而朝鲜仁祖不愿看到世子及其沈馆人员,依靠清朝结成政治势力,故世子回国两国月以后死亡,世子嫔被处死,昭显世子的三个儿子被流放,其中长子、次子在流放地死亡。 顺治六年(1649),凤林大君继位,史称孝宗。孝宗在意识形态上要求一雪国耻,脱离对清朝的臣属关系,提出“北伐论”。但此行动还在酝酿过程中,即被清朝通过“六使诘责”事件所打压。同时,朝鲜国内社会经济凋敝,国内反对战乱的呼吁高涨,孝宗的北伐论,以及清谈文人的事大尊周论只能空谈,无法付诸实施。在具体行动上,孝宗仍然对清朝坚持履行臣属义务。清朝对朝鲜采取严密监视的策略,并多次遣人征求物资,,延续皇太极时期以威压制的对朝政策。但是,清世祖摆脱多尔衮的摄政,开始亲政以后,以明朝的继承者自居,塑造以礼制为中心的宗藩秩序,朝鲜也逐渐从心态上开始接受清朝的宗主国身份。双方宗藩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结语部分主要是综合四章的内容,总结沈馆在清与朝鲜宗藩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沈馆做出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关键词】:沈馆 清与朝鲜关系 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0;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绪论14-24
  •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14-15
  • 二、 学术史评述15-20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20-22
  • 四、 创新点22-24
  • 第一章 清鲜宗藩体制的初创与沈馆24-56
  • 第一节 17 世纪初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变革24-37
  • 一、 16 世纪以前明、女真、朝鲜三方态势24-27
  • 二、 16 世纪建州女真的崛起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变迁27-30
  • 三、 萨尔浒之战与后金、朝鲜交邻关系的形成30-37
  • 第二节 后金、朝鲜兄弟关系的形成37-47
  • 一、 丁卯之役与双方的兄弟之盟38-42
  • 二、 “平壤盟约”之辨与兄弟关系的性质42-47
  • 第三节 清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47-56
  • 一、 清朝发动丙子之役的原因48-51
  • 二、 城下之盟与清鲜宗藩关系的确立51-56
  • 第二章 沈馆的建立与内部状况56-102
  • 第一节 沈馆的设立56-71
  • 一、 世子与僚属的遴选56-63
  • 二、 三公六卿质子的遴选63-68
  • 三、 沈馆的建立68-71
  • 第二节 沈馆的官属机构71-89
  • 一、 宰臣71-72
  • 二、 侍讲院72-74
  • 三、 翊卫司74
  • 四、 司译院74-77
  • 五、 宣传官77-78
  • 六、 沈馆官员的选任78-89
  • 第三节 沈馆的日常活动管理89-102
  • 一、 沈馆人口管理89-91
  • 二、 生活经费来源91-95
  • 三、 世子、大君的社交活动95-102
  • 第三章 沈馆的宗藩外交活动102-140
  • 第一节 人口刷送交涉102-118
  • 一、 被掳人赎还102-108
  • 二、 逃还人刷送108-112
  • 三、 瓦尔喀人、汉人刷送112-118
  • 第二节 征兵问题交涉118-130
  • 一、 第一次征兵交涉119-126
  • 二、 第二次征兵交涉126-130
  • 第三节 沈狱问题交涉130-140
  • 一、 第一次沈狱交涉131-133
  • 二、 第二次沈狱交涉133-140
  • 第四章 沈馆撤销与清鲜宗藩体制的发展140-158
  • 第一节 清对朝政策的调整与质子归国140-143
  • 一、 清朝对朝鲜的缓和政策140-141
  • 二、 世子的归国141-143
  • 第二节 世子回国后的处境143-149
  • 一、 仁祖对世子的猜忌143-147
  • 二、 昭显世子之死147-149
  • 第三节 沈馆撤销后清鲜宗藩体制的发展149-158
  • 一、 孝宗反清倾向与六使诘责事件149-151
  • 二、 孝宗“北伐论”的流产151-154
  • 三、 清朝对朝鲜宗藩关系理念的转变154-158
  • 结语158-162
  • 参考文献162-17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74-175
  • 后记和致谢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福康;皇太极统治时期(1627-1644)后金(清)与周边贸易之研究[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2 丛佩远;试论明代东北地区管辖体制的几个特点[J];北方文物;1991年04期

3 宋慧娟;;皇太极三次审理朝鲜“横议大臣”案述论[J];东北史地;2007年06期

4 孙卫国;试论清朝对朝鲜国王与使臣的优礼[J];当代韩国;2003年04期

5 陈尚胜;;近16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述评[J];当代韩国;2009年03期

6 宋慧娟;1627—1636年间后金(清)与朝鲜关系演变新探[J];东疆学刊;2003年02期

7 柳岳武;;清代中期以前中朝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张锋;;解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2期

9 郑容和;;从周边视角来看朝贡关系——朝鲜王朝对朝贡体系的认识和利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10 陈奉林;;东方外交史研究初探[J];世界历史;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玉雪;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石少颖;仁祖时代朝鲜对后金(清)交涉史研究(1623-1649)[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茂生;清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娄巍;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柏松;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华夷观”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岳阳;清代朝鲜赍咨行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阳;清崇德年间朝鲜质子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殷健;沈阳城市形态演进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7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77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