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论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24 13:03

  本文关键词:论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集体安全机制 联合国 新安全观 霸权主义 非传统安全威胁


【摘要】:联合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作为世界战争的产物,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防止新的战争与缓和地区冲突、解决国际争端、协调国际关系,以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致力于构建和谐、友好的国际新秩序。联合国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运用全世界国家集体的力量来保障国际社会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体安全机制。集体安全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其理念就是营造一种国际社会“世界为一国,一国为世界”的共同合作的氛围,其目的是为了全世界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别利益,从而换得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虽然说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在建立之后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维护方面的确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外部种种因素如大国霸权的控制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如国际恐怖主义等的干扰,,发展进程可谓磕磕碰碰,举步维艰,一度曾遭到国际社会的质疑甚至否定。在新的时期,特别是在新安全观的指引下,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急需进行合理和行之有效的改革,唤醒其沉睡已久的维和功能,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本文拟在重点分析影响集体安全机制的各种障碍性因素,深入探讨造成集体安全机制应有功能失效的的原因,然后在新安全观的指引下,提出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形成过程和集体安全机制的构成;第二部分则通过重点分析集体安全机制出现问题的内部制约因素,找出影响集体安全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三部分在分析影响集体安全机制的外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得出阻碍集体安全机制功能失效的主要外部原因,并进行了评议;第四部分是针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的弊病,提出了对其完善的一些浅薄的建议。最后阐述了我国对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态度和我国参与集体安全机制的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集体安全机制 联合国 新安全观 霸权主义 非传统安全威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3.2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概述9-16
  • (一)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形成过程9-12
  • 1.集体安全思想来源9-11
  • 2.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11-12
  • (二)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构成12-16
  • 1.决策机制12-14
  • 2.维和机制14-15
  • 3.裁军和军控机制15-16
  • 二.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面临的内部制约因素16-21
  • (一) 集体安全思想本身过于理想化17-18
  • (二) “大国一致”原则的不合理性18-20
  • (三) 国际机制本身的固有缺陷20-21
  • 三.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21-30
  • (一) 大国强权主导集体安全21-24
  • 1.集体安全机制中的大国因素21-22
  • 2.美国在集体安全机制中的主导地位22-24
  • (二) 区域一体化对集体安全的影响24-26
  • (三) 集体安全受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26-30
  • 1.非传统安全威胁下国际安全受到冲击26-28
  • 2.国际恐怖主义对集体安全的影响28-30
  • 四.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善30-40
  • (一) 机制的内在改革30-35
  • 1.安理会决策机制的优化30-32
  • 2.扩大安理会理事国的数量,增强代表性32-33
  • 3.安理会维和行动的改革33-35
  • (二) 机制的外在保障35-38
  • 1.鼓励区域行动,加强与区域组织合作35-37
  • 2.遏制国际恐怖主义,构建国际反恐合作体系37-38
  • (三) 中国参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现状及展望38-40
  • 五.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立民;完善反恐立法 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J];法学;2003年06期

2 苗长虹,樊杰,张文忠;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的新视角——论"新区域主义"的兴起[J];经济地理;2002年06期

3 黄光耀;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1088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88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