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外交视角下的新加坡对美政策研究(2000-2010)
本文关键词:小国外交视角下的新加坡对美政策研究(2000-2010)
【摘要】:本文简单梳理了现有理论对于小国概念的界定,将新加坡定义为小国。通过总结小国对外模式所具有的共性—重视经济、安全、多边与合作等,对比新加坡的对外行为方式,得出新加坡与大部分小国的相同之处与独特之处。在此基础上,以小国的视角切入,分析新美关系在新世纪头十年的关系表现与背后的原因所在。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二战以来两国关系既有友好也有波折,冷战后新美关系日趋紧密,在经济、政治、军事、战略、科技、人文教育等各个阶段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以9·11事件为契机,新加坡极力支持美国在世界各地开展的反恐活动与机制,极大获得了美国的好感,两国关系在2000-2010年间有了很大的突破。美国更加重视新加坡在东南亚的战略作用,2001年新加坡樟宜深水港建成,为美国提供航母停靠基地;2003年新美两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美国第一次与亚太国家签署此类协议;2005年新美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战略高度。新美关系此十年间的发展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在于国际体系方面与国家层面。由于新加坡的小国特性,国际、地区环境的变化,如金融危机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多边进程受阻、亚太地区的发展势头等对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内部的某些因素如种族构成、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最终影响了新加坡对美政策,使得两国关系在此阶段有了较大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凤波;“华语热”——踏访新加坡[J];中国机关后勤;2000年11期
2 任超;新加坡的宪政与法律制度[J];东南亚;2001年02期
3 金月成;;新加坡城市环境一瞥[J];现代城市;2006年01期
4 罗梅;;新加坡:2008~2009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9年03期
5 伍振;;新加坡浮世绘[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2期
6 罗梅;;新加坡:2010~2011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1年03期
7 张党琼;;新加坡:小国大智[J];今日民族;2012年05期
8 张玉平;;我们需向新加坡学什么[J];学习月刊;2012年24期
9 高红印;;一九七八年新加坡经济概况[J];南洋问题研究;1979年02期
10 奥斯订·莫雷兹;淑兰;;新加坡贸易的新形势[J];南洋问题资料;197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玲;;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成功演绎——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浅析[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余建华;;在多元包容中繁荣发展——新加坡民族和睦的成功之举[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杨焕英;;儒家伦理与独立后的新加坡道德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成丽英;;新加坡保险市场——加快构建中的亚洲保险枢纽[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5 公克迪;郭姝雅;;新加坡政府与报业关系的历史探析[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体;新加坡:人才立国再创新[N];广西日报;2003年
2 ;南洋明珠——新加坡(一)[N];国际商报;2011年
3 记者 李晓平 实习生 林晰;市领导会见我国驻新加坡大使[N];厦门日报;2011年
4 陆令寿;讲述新加坡故事的人[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张宝顺率团出访印尼新加坡新西兰[N];安徽日报;2013年
6 史奎吉 特约记者 刘亚迅;第17批护航编队停靠新加坡[N];解放军报;2014年
7 龙光伟;新加坡司法浏览[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南博网 周伟娜;新加坡市:东南亚的世界花园[N];国际商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永恒;2008也是新加坡的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中共铁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邱立强;赴新加坡学习考察的感受与思考[N];铁岭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3 郭建军;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D];云南大学;2012年
4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华;新加坡政治发展道路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万浩;试析影响新加坡和中国建交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因素[D];外交学院;2010年
3 禹明坤;中国的“新加坡热”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朱颖;小国外交视角下的新加坡对美政策研究(2000-2010)[D];外交学院;2016年
5 房利;新加坡的廉政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小华;新加坡政府在提升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晓莉;新加坡反腐倡廉研究及其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于晓亮;论新加坡的政治发展路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大学;2010年
9 王尘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新加坡廉政体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10 刘光;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2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16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