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域内组成国家地缘位势解析
本文关键词:南海问题域内组成国家地缘位势解析
【摘要】:南海问题始于19世纪初西方各国贸然入侵我国南海海域。20世纪60年代南海海域油气及矿产资源的发现,导致周边各国纷纷不顾以往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立场,开始争夺南海海域的资源开发权甚至岛礁主权归属。本研究在介绍国内外地缘问题和南海问题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南海问题的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各域内组成国家的实际情况,从硬实力、软实力和相互依赖形成的权力三方面构建了南海地缘位势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年为时间截面,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南海问题各域内组成国家的地缘位势,提出中国南海地缘战略的对策建议,得出研究结论。主要结论如下:(1)南海问题各域内组成国家根据地缘位势评价结果可分为三类。其中,中国属于高地缘位势国家,文莱和马来西亚属于中地缘位势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属于低地缘位势国家。(2)不同国家在应对南海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与其地缘位势水平相关,根据地缘位势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各国在南海争端中的相关举动和政策措施。(3)高地缘位势水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倾向于采取积极强硬的态度,如中国坚持南海局势总体稳定的观念和友好协商谈判的解决方式。中地缘位势国家倾向于采取温和低调的态度,如文莱避免采取强硬和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外交政策,马来西亚期望采取与邻国建立共同管理区域的方式解决争端。低地缘位势国家倾向于采取激进强硬的态度,如越南武装占领数量最多的南海岛礁并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菲律宾则凭借美国的军事支持不断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激烈对峙。(4)解决中国南海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应当重视其中的风险因素对中国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影响,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整合积极因素,制衡南海问题域内组成国家的挑战和域外干涉国家的影响,为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地缘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辉;杨凯;;南海问题怎么办?[J];南风窗;2010年03期
2 龙心刚;梁东兴;;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0年09期
3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金明;;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J];世界知识;2010年24期
5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6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7 农学谦;;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8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9 李金明;;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介入及其发展态势[J];新东方;2011年05期
10 郑泽民;;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J];新东方;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鹏鸿;深度观察“南海问题”[N];解放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成智;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N];海南日报;2009年
3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4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5 郑泽民;菲律宾南海问题表态为何自相矛盾[N];国防时报;2010年
6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王仪;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博鳌举行[N];海南日报;2011年
7 ;外交部:不接受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无端指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暨佩娟;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推进信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10 钟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什么[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朱子露;论预防性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7 王肖敏;南海问题域内组成国家地缘位势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崔荣伟;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D];山东大学;2008年
9 徐永东;“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崔灿;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2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24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