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民众公共外交_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公共外交介绍,解析公共外交的官民结合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第8期
说,向外界传达经济信息是首要任务;在朝鲜看来,表达政治信息则显得更为迫切;而对一些大国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三个方面同等重要。
一般而言,公共外交有三个基本功能。其一,短期功能。应对日常事务,与传统外交相得益彰。对外事务纷繁复杂,单靠政府的传统外交不足以一一应付,公共外交的配合有助于政府构筑完整的外交战略平台,因为“公共外交是传统外交的面子。传统外交通过政府与政府的秘密交流增进国家利益。而公共外交则通过对非政府;,作,相得益彰公共外交活动竞相争夺对本国和对方民众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争取双方及该地区民众支持本国的外交
②
意图和战略部署。竞争性公共外交往往存在表达
自己、贬损对方的话语较量。参与竞争性公共外交的对象一般为利益竞争对手,且又必须具有双边关系。就中国而言,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竞争性公共外交的对象,,,。在这种格局下,美国紧盯中国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在防范中国过程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公共外交活动,向世界昭示其种种行为的合法性;而中国则有理有节进行反制,双方为“扶正本国形象”进行激烈的话语交锋。当前,中美集中实施竞争性公共外交的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个是在中国军事现代化问题上竞争话语权。本来,中国作为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国,发展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军事力量无可厚非。而且,经济的高速增长自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强大军事力量,这是主权国家的权利。中国反复解释本国军事力量的提升是国防的需要,是维护领土完整的必备手段,没有任何对外扩张的意图,美国防堵中国发展无异于杞人忧天。但美国认为中国军事硬件的提升存在某种隐藏意图,不断以负面言辞攻击中国发展现代化军事力量;第二个议题是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汇率问题。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确实出现了顺差,但这是在美国消费者受益基础上发生的。中国一再表明,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家的自主权,经济增长速度因各国治理方式不同而各异,汇率问题不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美国不应因自身而产生经济问题见罪于给中国。但美国坚持将其国内的失业率归咎于中国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和贸易获益手段,对中国频频施压,并扬言要让中国付出政治代价等等;第三个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一个中美较量已久的问题。美国一直以貌似合法的《台湾关系法》误导国际舆论,
①ChristopherRoss,“PublicDiplomacyComesofAge,”TheWashingtonQuarterly,Vol.25,No.2,Spring2002,p.83.
②MarkLeonard,PublicDiplomacy,pp.27-
30.
预防性安排。的认知提前创设一种议程。政府历来强于在具体问题上传达自己的立场,但在处理国家的整体认知方面并不总是有效,而公共外交则可以促使国外民众掌握一国的整体信息,促进彼此的战略沟通;其三,长期功能。构建国家间关系。公共外交的长期任务在于与国外民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争取其对本国价值观的认同。这与通常的政府外交实践不同,它更关注发展与对方的全方位关系,包括政治家、商人和学者等整个社会的认知提升。它的核心在于确保国外民众感受的经历必须是正面的,具有后续效应。
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竞争性公共外交与合作性公共外交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的单一宣传形式到改革开放后国际传播逐渐为外交服务的过程,虽有实践,但无完整体系,主要表现在中国对公共外交属性认定不明确、目的意识不强。从中国外交形势看,公共外交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在世界各国民众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消除国外民众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负面认识。据此目标,中国公共外交可分为两条战线,即合作性公共外交和竞争性公共外交。从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看,中国在合作性公共外交战线上成效显著,而在竞争性公共外交战线上障碍重重。
所谓竞争性公共外交,是指在世界一些地区或某些问题上具有竞争性利益的竞争对手,各自通过
43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