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12:37
全方位外交思想是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着眼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新时期外交实践中形成的以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所有国家外交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理论。全方位外交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和我国传统“协和万邦”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为我国开展独立自主的灵活外交提供了理论指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本文基于学术界对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相关研究成果,从界定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重要意义,以期对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有清晰全面的研究。本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形成条件。主要阐述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国内环境和理论渊源。 第二部分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阐述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首先阐述邓小平全方位外交的基本原则。其次,阐述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主要的内容和具体实践: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巩固和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第四部分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重要意义。主要阐述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0
本文编号:242390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0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内涵
第一章 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形成的条件
一、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一)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三)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形成的国内环境
(一) 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二)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三、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 列宁关于两种社会制度可以和平共处的思想
(二) 毛泽东论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思想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的思想
第二章 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萌芽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
(一) 向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二) 强调中国永不称霸,消除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的疑虑
(三) 强调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一员,巩固全方位外交的基础
二、形成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一) 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的有利国际环境
(二) 坚持独立自主和真正的不结盟,改变“一条线”战略
(三) 全方位对外开放理论
三、发展阶段: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一)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广交朋友
(二)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章 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
一、邓小平全方位外交的基本原则
(一)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 努力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三) 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四)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全方位开放服务
二、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一) 加强同西方七国的友好合作
(二) 积极发展同中等发达国家的关系
三、积极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一) 恢复和发展中苏友好关系
(二) 恢复和发展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四、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一)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 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 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 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理论
(二)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思想
(三) 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思想
(四) 为我国新世纪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 使得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 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与东亚区域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7年05期
2 吴小卫;论新时期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特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3期
3 李映周;中国的新外交战略和韩中关系(摘要)[J];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03期
4 耿百峰;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J];发展论坛;2000年02期
5 梁守德;;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曹天禄;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形成探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廖建平;“协和万邦”:中国对外关系的文化准则──兼评中国威胁论的失据[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8 杜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60年变迁探析[J];经济纵横;2009年08期
9 周文华;;海外邓小平外交思想述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高辉;浅析新中国外交理念的转换[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艳;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晨;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华玲;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全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慧;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战略思想探析[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2423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2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