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探析

发布时间:2017-02-28 13:09

  本文关键词:全球气候政治的变革与中国面临的三角难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探析

钱春华  

【摘要】:目前,随着气候问题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与之紧密相关的能源问题继续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多次气候问题大会中,各国都对节能减排达成共识,但在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都有难以突破的障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渐入尾声,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这符合国际气候和能源的发展潮流。由于新能源产业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广泛影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首先分析了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1987年,联合国发起全面探讨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表声明敦促发达国家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多年的变化中,气候问题的政治影响力逐渐上升,并形成决定政治走向的新力量。而能源问题本身就是国际政治长久不变的话题。其与国家安全、国家综合实力和世界稳定紧密相关。而解决气候问题必然涉及到改革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对传统能源冲击显而易见。而随着奥巴马总统宣布大力开发新能源产业开始,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博弈也随之展开。如何在迎合国际气候潮流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十分关键。 论文中总结了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在对新能源政策的效能评估中从国际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理论分析。新能源政策虽然是美国国内实施的政策。但其直接影响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政治态度。同时因其生产链长、产值巨大又对整个世界经济、技术革新意义重大。所以,对新能源政策必须站在国际政治角度加以分析。在政治效能中,从能源安全、资源市场、地缘政治和巩固美国霸主地位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新能源产业是美国摆脱对传统石化能源依赖的一个途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成为美国解除这一束缚的突破口。同时新能源产业作为能源行业分支,对新的原料有极大需求。与之相关的稀土、锂、铀等资源也会随之提升它们的国际关注度。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充实新原料的市场,新原料地位的上升自然导致传统石化原料地位下降。传统石化燃料的产出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影响不会十分明显,但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可以预测在一定时间点必然会对地缘政治的稳定造成冲击。而各国如果不能顺应新能源发展潮流而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有效调整,利益博弈失败的国家可能会引起国际格局的动荡。新能源产业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决策有前瞻性要求,要求国家提前进行战略性部署,抢占先机。 在经济效能中,主要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对美国经济竞争力、制造业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和各生产部门的联动四个方面的影响。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经济发展牵动着世界脉搏。而新能源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如果美国在产业结构、技术开发等方面都能完成既定目标,则这一个革命性变革必然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学界有观点提出新能源革命会是下一个世界科技革命。这个观点十分具有探讨价值,但由于此问题需要国际政治之外的专业学科论证,对此问题没有深入探讨,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美国新能源政策对中国影响上,论文也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美国选择“环保”牌的原因有创新性见解,从气候变化问题的物质性、全球性和不可抗拒性角度,从性质入手分析了美国选择“环保”牌的原因。美国对中国在环保领域施压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和经济目的。在经济利益上,美国新能源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能带动美国国内制造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官方主导色彩浓厚,经济合作往往是政治博弈的结果。同时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十分慎重,一些领先的核心技术对中国有所保留。 在中国的应对举措方面,首先,中国应从战略角度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能源计划。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碳排放量第一的大国,减排压力巨大。同时,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国际社会已不情愿把中国看成发展中国家,不愿意让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同样的减排责任。但是从中国国情来说,经济发展伴随着高污染、高消耗,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的同时,国内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应加强与欧盟和日本的合作。中国同欧盟和日本有技术和市场的互补性,同时在环保领域合作基础良好,合作意图强烈且没有过多的政治干扰。另外,在国内,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做好迎接新能源产业变革的准备。由于新能源产业涉及广度深度都很大,工业体系改良过程中会伴随一系列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府在决策上要有先见性,加强决策的透明度。同时企业技术升级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和残酷的,应该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中国也应重视国内对上游稀缺资源的保护,并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16.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3
  • 一、新能源政策推出的背景及原因13-21
  • (一) 气候、能源问题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13-16
  • (二) 近年美国能源改革状况16-18
  • (三) 国际金融危机的催化与奥巴马总统的极力倡导18-21
  • 二、新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21-26
  • (一) 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有关新能源政策的法案21-25
  • (二) 立法启示25-26
  • 三、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国际政治分析26-36
  • (一) 国际政治效应26-29
  • (二) 经济效应29-34
  • (三) 社会效应34-36
  • 四、新能源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之策36-50
  • (一) 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对中国的影响36-40
  • (二) 中国的应对之策40-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作者简介53-54
  • 致谢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宁;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红霞;;国际低碳发展的趋势和中国气候政策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2 本刊特约记者;;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王缉思教授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3 本刊特约记者;李原;;气候变化与中美关系——李侃如博士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4 伍巧芳;;《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5 李海东;;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J];美国研究;2009年02期

    6 高翔;牛晨;;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启示[J];美国研究;2010年03期

    7 王谋;潘家华;陈迎;;《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的影响及意义[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4期

    8 张海滨;;应对气候变化:中日合作与中美合作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1期

    9 张胜军;;全球气候政治的变革与中国面临的三角难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0期

    10 阎学通;;对中美关系不稳定性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吴莉;[N];中国能源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3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5 王慧娟;论当代国家主权理论的新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侯发兵;王安平;;国际冲突的蛛网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耕;;国际强势文化单向流动的哲学思考——述评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论[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平;龙军;曾宿主;解增忠;;炼厂二氧化碳排放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王伟华;;试论新世纪中国的南亚特使外交[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8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8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甘湘武;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投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伟;;“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法律框架初探[J];法学;2006年04期

    2 朱红勤;萧雯;;浅析奥巴马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及其特点[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威;张丽花;;美国能源政策的变化及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11期

    4 程伟力;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因素的定量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8期

    5 丹尼尔·耶金,单卫国 ,李春霞;全球能源安全[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3期

    6 周琪;;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动向[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7 谈尧;;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概览及对中国的影响[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刘军韬;核能对美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J];国外核新闻;2001年04期

    9 黄军英;;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节能技术;2010年04期

    10 阎静;;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解析[J];理论导刊;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现供职于美国远见气候咨询公司 李月;[N];法制日报;2009年

    2 王红;[N];中国海洋报;2010年

    3 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郑方能 封颖;[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辉;[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嘉航;多视角下的多边主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吕福俊;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安全合作机制及其能源战略[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吴皓炜;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文娟;新能源研发态势及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鞍钢;管清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J];当代亚太;2008年04期

    2 郭广猛;全球变暖与太阳活动[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3 巴曙松;;从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J];国际融资;2010年02期

    4 高永富;;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2期

    5 姜雅;;中日两国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国土资源情报;2007年05期

    6 阎静;;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解析[J];理论导刊;2008年09期

    7 李海东;;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J];美国研究;2009年02期

    8 卢思骋;王之佳;;哥本哈根:气候政治的新起点[J];南风窗;2010年01期

    9 于宏源;;国际环境合作中的集体行动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5期

    10 陈冬;;气候变化语境下的美国环境诉讼——以马塞诸塞州诉美国联邦环保局案为例[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新 马素红 程实 宋玮;[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应放在更突出的位置[J];安庆科技;2010年04期

    2 ;美国强调将加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J];电源世界;2011年02期

    3 ;新能源产业:经济衰退拯救者[J];长三角;2009年07期

    4 高婕;王琴梅;;能源产业与兰州市城乡统筹发展[J];发展;2010年02期

    5 王发明;仝震;毛荐其;;基于新兴技术的我国能源产业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6 张梅;;新兴能源规划:将启5万亿投资[J];中国投资;2010年08期

    7 ;美国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J];节能与环保;2010年11期

    8 董梅;;农业部举办农村能源产业管理干部培训班[J];可再生能源;1991年06期

    9 李泊溪;中国加入WTO与能源战略[J];中国电力;2000年09期

    10 苏庆勇;吴世先;;广西能源形势和能源产业的若干思考[J];能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王丹;李世超;;低碳经济下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元;孙新章;;以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3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4 刘松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繁荣——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和新财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5 赵武生;李荣军;石明;;克拉玛依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探索与思考[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6 牛飞亮;;西北地区战略能源产业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关于推进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招商的分析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艳花;王新安;;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榆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孔飞;黄丽;骆磊磊;;新型Co-In层状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表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草案初定 总投资或超2万亿[A];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星 姚雷;[N];国家电网报;2008年

    2 新科;[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3 本报两会报道组 张颖;[N];证券日报;2011年

    4 周文林;[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编委会;[N];中国电子报;2008年

    6 记者 王庆华;[N];赤峰日报;2008年

    7 记者 程茂林;[N];嘉兴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孙燕明;[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记者 崔旭;[N];保定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陶莎;[N];连云港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新凯;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雷;中国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源与其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连茂;江西省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刘玥;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谢治国;新中国能源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申振东;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华;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马文静;美国对华新能源政策301调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杨春娇;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曹春秋;低碳经济下的保定市新能源产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国俊;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赵小燕;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刘志武;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钢;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府补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刘红平;江西新能源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张伟涛;天津市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全球气候政治的变革与中国面临的三角难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