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布什主义——关于美国新帝国战略的一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22:13
  本文以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客机对美国纽约和华盛顿两地进行自杀性攻击,并造成数千人伤亡的悲剧性事件为楔入点,着重分析了布什(George W.Bush)政府(2001年1月-2005年1月任期)因此而在国家安全战略方面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即通常而言的布什主义,探讨了长期存在于国际政治中的(新)帝国(主义)理论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的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的结合对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宗旨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以布什主义为标签的美国外交理念和政策实践所具有的浓厚“帝国”气息。 布什主义的基本思路是:美国应积极运用目前所享有的支配性军事及其他权力,改变目前它认为混乱和危险的世界体系,造就一种符合美国的偏好、反映美国的利益和价值、从而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的国际秩序。这种思路之所以能够在现任布什政府发展得比较完全,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是“9.11”事件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决策当局对今天美国所面临的威胁及应对威胁的手段的认识。反恐随后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当务之急。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可谓积极而全面,更引人瞩目的是,基于对恐怖主义根源的新认识,它公开推行“政权变更”和“国家建设”,希望藉此从根源上铲除恐怖主义。应对新威胁的“新”手段是先发制人/预防性战争,伊拉克因具备种种条件而成为这一手段的试验场所。尽管先发制人/预防性战争的逻辑极大地违背了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惯例,也不符合国际秩序的根本目的——和平与繁荣,但布什政府的对外行为方式——单边主义——决定了它罔顾国内外的反对,依然在伊拉克战争乃至其他国际事务中一意孤行。由此,制度反恐、先发制人及单边主义便三位一体地构成了布什主义的核心内涵。后者旨在以美国绝对利益为主导,随时准备利用超强的综合实力追求和服务于既定的国家利益目标,即美国治下的和平或美利坚帝国。 以布什主义为标识的一系列帝国倾向甚浓的美国对外/安全政策对当今国际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对国际法、联合国的权威构成了挑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重塑了大国关系,改变了国际秩序。但是,随着布什主义的试验场——伊拉克局势的发展,美国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向掣肘作用越来越明显,这种帝国政策将被迫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其好斗姿态,布什第二任期内会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871.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新帝国论——分析布什主义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新帝国论的由来
    第二节 新帝国论的内涵
    第三节 新帝国论的实践——“9.11”后布什主义的产生
第二章 制度反恐:布什主义的目标
    第一节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
    第二节 反恐谋变:从美国领导到政权变更
    第三节 国家建设:以美国大中东计划为例
第三章 先发制人:布什主义的手段
    第一节 渊源与合法性:历史和法律的考察
    第二节 “9.11”后先发制人政策的提出
    第三节 在先发制人名义下的伊拉克战争
第四章 单边主义:布什主义的行为准则
    第一节 布什执政初期的单边主义
    第二节 “9.11”后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
    第三节 布什政府单边主义探源
第五章 新帝国战略的得失——布什主义评析
    第一节 布什主义的效应
    第二节 布什主义的限度
    第三节 布什主义的未来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2 刘旭东;;论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4 李意;试析中东国家的非传统安全挑战[J];阿拉伯世界;2005年03期

5 韦长发;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与国际恐怖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沙健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于春苓,杨超;评国际冲突根源研究范式之争[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8 何兵,潘剑锋;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审判抑或最好的审判?——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再审视[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9 薛军;良法何在?——论法治的价值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张学岩;从民族文化心理透析日本的战争反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张茂明;欧洲联盟国际行为能力研究:一种建构主义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鹏辉;1992年以来俄美在核问题和欧洲安全领域的合作与矛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君;论“有事法制”及其在日本防卫体制中的地位和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2 钟蔚;论IMF与东亚受援国家主权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0年

3 胡长明;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5 申金霞;20世纪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管汉晖;试论托克维尔的自由主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文;当代国际干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伟;浅析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9 刘舸;冷战后美国霸权战略与世界格局走向[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10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96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96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