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络舆情视阈下的中美人才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14:50
自2018年5月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等强力部门率先采取了一系列破坏双边人才交流与科研合作的消极举措,诱发了中美人才战。经过几轮的官方蓄意炒作,美国朝野在对华人才政策方面疑似达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使人才战成为了中美竞争新格局的重要一环。在梳理中美人才战基本历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大数据手段,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和数据挖掘,剖析美国在涉华人才议题方面的舆情生成机理,可以发现美方的舆情走势及所谓的"社会共识"源于少数强力部门和右翼政客的民粹操弄,需要由中美两国的专业部门、理性力量共同导控涉华人才议题的舆情走势,使中美人才战跨越第五象限,回归良性竞争的轨道。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涉华人才议题的主要发布平台
各社交媒体渠道呈现出来的信息量起伏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信息量较多的Twitter和YouTube波峰接近,前三个高峰在2018年12月到次年1月、2019年5月和2019年8—9月。2019年11月,Twitter的信息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属于全年顶峰。2018年12月,“”学者、美籍华人张首晟在斯坦福大学跳楼身亡,引起轩然大波,网民猜想颇多,是构成第一个舆论高峰的主要事件。2019年5月,中美贸易战重启,恰逢华裔生物教授李晓江夫妇突遭解雇并关闭实验室事件,被视作美国打压中国“”的升级。2019年8月及9月,主要关注柳忠三涉嫌所谓的签证欺诈阴谋在美被捕,柳被认为是中共在美招募“”学者的代表。2019年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举办有关中国人才招募计划(以“”为代表)的听证会,并在会后发布《对美国研究界的威胁:中国的人才招聘计划》(Threats to the U.S. Research Enterprise: China"s Talent Recruitment Plans)报告,引发美国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网络舆情峰值如期而至。3. 美国公众讨论中美人才议题的热词分布
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在英文的网帖热词中,China、 Chinese和theft是最为明显的核心词,其次是涉华人才和“”等相关内容的描述与形容词,如technology、 intellectual、 steal、 transfer等。可见,部分词语明显偏向负面,如theft、 steal。在中文的焦点热词中,以“中国”最为突出。随后是“华人”、“海外”、“美国”、“学生”,以表述性名词为主。中文负面词汇如“盗窃”,相对同类英文焦点热词(theft、 steal)的出现频率较低。4. 美国公众讨论中美人才议题的情绪倾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对网民情绪传播的影响机理——基于D&G辱华事件的扎根理论研究[J]. 赖胜强,张旭辉. 现代情报. 2019(09)
[2]中美竞争新格局下的我国海外人才战略转型研究[J]. 高子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失范与失控:公共事件网络传播的“扩音效应”研究——以“区伯事件”为例[J]. 张淑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网络空间中的政策问题建构[J]. 张康之,向玉琼.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2)
本文编号:309343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涉华人才议题的主要发布平台
各社交媒体渠道呈现出来的信息量起伏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信息量较多的Twitter和YouTube波峰接近,前三个高峰在2018年12月到次年1月、2019年5月和2019年8—9月。2019年11月,Twitter的信息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属于全年顶峰。2018年12月,“”学者、美籍华人张首晟在斯坦福大学跳楼身亡,引起轩然大波,网民猜想颇多,是构成第一个舆论高峰的主要事件。2019年5月,中美贸易战重启,恰逢华裔生物教授李晓江夫妇突遭解雇并关闭实验室事件,被视作美国打压中国“”的升级。2019年8月及9月,主要关注柳忠三涉嫌所谓的签证欺诈阴谋在美被捕,柳被认为是中共在美招募“”学者的代表。2019年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举办有关中国人才招募计划(以“”为代表)的听证会,并在会后发布《对美国研究界的威胁:中国的人才招聘计划》(Threats to the U.S. Research Enterprise: China"s Talent Recruitment Plans)报告,引发美国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网络舆情峰值如期而至。3. 美国公众讨论中美人才议题的热词分布
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在英文的网帖热词中,China、 Chinese和theft是最为明显的核心词,其次是涉华人才和“”等相关内容的描述与形容词,如technology、 intellectual、 steal、 transfer等。可见,部分词语明显偏向负面,如theft、 steal。在中文的焦点热词中,以“中国”最为突出。随后是“华人”、“海外”、“美国”、“学生”,以表述性名词为主。中文负面词汇如“盗窃”,相对同类英文焦点热词(theft、 steal)的出现频率较低。4. 美国公众讨论中美人才议题的情绪倾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对网民情绪传播的影响机理——基于D&G辱华事件的扎根理论研究[J]. 赖胜强,张旭辉. 现代情报. 2019(09)
[2]中美竞争新格局下的我国海外人才战略转型研究[J]. 高子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失范与失控:公共事件网络传播的“扩音效应”研究——以“区伯事件”为例[J]. 张淑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网络空间中的政策问题建构[J]. 张康之,向玉琼.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2)
本文编号:3093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09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