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全球战略枢纽建设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06 05:50
从美国走上全球争霸道路以来的地缘政治实践来看,努力维持欧亚大陆势力均衡,争夺和控制地缘战略枢纽,以及防止地缘战略枢纽被竞争对手控制,一直是其核心目标。美国的全球战略枢纽建设经历了从"点"的建设到"线"的连接,再"结网"建立地区和全球秩序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与具有战略价值的国家建立约束性关系和流动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制度,但美国也从未放弃过战争手段。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的是维持和延续其霸权地位,本质上是冷战思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历史的地理枢纽"及"枢纽国家"也随之发生转移。当前,美国正加紧重构其全球战略枢纽,建设重点也已明确转向亚太。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及其网络建设将加剧地缘政治对抗,并刺激一些枢纽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投机心理,对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构成挑战,阻碍全球和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促使一些地区大国和国家集团提出自己的"印太"构想或愿景。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建设对中国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地缘政治对抗,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文章来源】:国际展望. 2020,12(04)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战略枢纽概念的演变
二、美国地缘战略枢纽建设的历史实践、特点与趋势
(一)冷战期间美国地缘战略枢纽建设的政策演变及成效
(二)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枢纽的扩展
(三)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的、手段与趋势
三、当前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标、手段与政策
(一)“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与战略枢纽的加强与重构
(二)通过“印太”战略加强战略枢纽建设
四、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
(一)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二)中国如何应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会走向瓦解吗[J]. 左希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10)
[2]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J]. 强世功. 开放时代. 2018 (06)
[3]作为一种大战略理论的地理政治学[J]. 吴征宇. 史学月刊. 2018(02)
[4]超越地缘政治的迷思:中国的新亚洲战略[J]. 钟飞腾.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06)
[5]“麦金德悖论”与英美霸权的衰落——基于中国视角的经验总结[J]. 张文木.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05)
[6]“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J]. 栾景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06)
[7]重新认识“心脏地带理论”及其战略涵义[J]. 吴征宇.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3)
[8]美国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思维[J]. 刘从德,孔小惠. 江汉论坛. 2003(12)
[9]新保守主义与美国的全球战略[J]. 李强. 书城. 2003(05)
[10]基辛格均势外交论析[J]. 徐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171363
【文章来源】:国际展望. 2020,12(04)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战略枢纽概念的演变
二、美国地缘战略枢纽建设的历史实践、特点与趋势
(一)冷战期间美国地缘战略枢纽建设的政策演变及成效
(二)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枢纽的扩展
(三)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的、手段与趋势
三、当前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标、手段与政策
(一)“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与战略枢纽的加强与重构
(二)通过“印太”战略加强战略枢纽建设
四、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
(一)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二)中国如何应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会走向瓦解吗[J]. 左希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10)
[2]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J]. 强世功. 开放时代. 2018 (06)
[3]作为一种大战略理论的地理政治学[J]. 吴征宇. 史学月刊. 2018(02)
[4]超越地缘政治的迷思:中国的新亚洲战略[J]. 钟飞腾.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06)
[5]“麦金德悖论”与英美霸权的衰落——基于中国视角的经验总结[J]. 张文木.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05)
[6]“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J]. 栾景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06)
[7]重新认识“心脏地带理论”及其战略涵义[J]. 吴征宇.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3)
[8]美国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思维[J]. 刘从德,孔小惠. 江汉论坛. 2003(12)
[9]新保守主义与美国的全球战略[J]. 李强. 书城. 2003(05)
[10]基辛格均势外交论析[J]. 徐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171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17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