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外交的国际身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4:57
  在国际关系中,身份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国家利益、国际制度、国际冲突与合作、一国外交战略和其他国际问题必不可少的概念之一。随着中国的崛起,关于中国的国际身份定位的探讨也变得热烈起来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热点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的探讨越来越多,但还不够充分,因而以身份作为观察中国外交的切入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身份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身份本身的探讨上。在进行论述时,主要借鉴了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身份理论和自我类化理论,并将二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其中,特别注意用多重性、显要性和情景性等属性来分析中国的国际身份定位问题,包括其历史定位和当代定位两个层次。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以及文章内容安排,反映了文章的整个构思过程。第二章为理论部分。在对身份、国际身份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对其内容和特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的国际身份是指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所属的类别,包括构成规范、共同目的、关系比较和认知模式四种类型的含义,并具有多重性、显要性和情景性三个特性,是由外在结构(国...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5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建构
    2.1 作为一个分析概念的身份
    2.2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身份、国际身份概念
    2.3 理解国际身份——内容与特性
    2.4 理论模型的构建
    2.5 身份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中国外交中的国际身份的历史演变
    3.1 社会主义身份相对显要时期
        3.1.1 “一边倒”时期(建国——50 年代末)
        3.1.2 “两个拳头打人”时期(50 年代末——60 年代末)
        3.1.3 “一条线,一大片”时期(60 年代末——70 年代末)
    3.2 发展中国家身份相对显要时期(70 年代末——80 年代末)
    3.3 大国身份和亚洲国家身份相对显要时期(冷战结束——2006 年)
    3.4 两点思考
        3.4.1 国际身份失调与协调问题
        3.4.2 国际身份与全方位外交
第四章 中国的国际身份的当代定位
    4.1 国家身份的重要性
    4.2 同时的显要性与整体性身份定位
    4.3 究竟戴哪一顶“帽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的定位[J]. 王逸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01)
[2]新身份·新利益·新外交——对中国新外交的建构主义分析[J]. 邢悦,詹奕嘉.  现代国际关系. 2006(11)
[3]共建和谐世界:中国角色与定位[J]. 王在邦,刘洪潮,阮宗泽,沈强,张中云,金灿荣,崔启明,阎学通,詹永新,曹分田.  时事报告. 2006(10)
[4]现代化、崛起与外交定位[J]. 达巍.  世界知识. 2006(17)
[5]当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定位:影响因素及动态分析[J]. 赵品宇.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6(01)
[6]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J]. 李宝俊,徐正源.  教学与研究. 2006(01)
[7]中国与东亚共同体[J]. 张铁军.  太平洋学报. 2005(12)
[8]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J].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04)
[9]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和平内涵——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建构主义分析[J]. 夏建平.  社会主义研究. 2005(01)
[10]中国大国外交的类型学分析[J]. 张登及.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08)

博士论文
[1]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 刘智勇.外交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175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175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