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0年代对外援助报道研究:智慧与尴尬——基于《人民日报》1980-1989年的相关报道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1 08:09
以《人民日报》1980-1989年的对外援助报道内容为参考依据,本文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报道特点。在该时期内,《人民日报》的公开报道仍偏向于对外援助的政治意义,但经济意义隐含。报道中的顺向规律和逆向矛盾,体现出中国从政治上确立既为"援助国"也为"受援国"的双重角色时显现出的智慧与尴尬。在特殊时期里,怎样兼顾相对"高调"的"援助国"和相对"低调"的"受援国"的角色并配合特殊时期的国家发展需求,《人民日报》小心翼翼地探寻着一个恰当的宣传路径。但无论是"高调"还是"低调"都不能与当时的对外援助实际情况和政策直接画等号,其中为了政治和经济发展需求所显示的传播策略,对于今天的对外援助报道和国家形象传播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2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图2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图3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总量统计与分布“互利双赢”的导向下进行对外援助。从70年代到90年代,对外援助相关报道一直受到《人民日报》的重视,版次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80年代也正好处于这一时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另一个现象,90年代之后至今,《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平均版次数却一直在下降,探究其中的缘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80年代的对外援助报道与实情。从报道数量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对对外援助议题的重视(见图3)。实证结果与假设相符。第二个角度检验发现,在80年代期间,中国援外的相关报道明显下降,外国援华的相关报道有所增加,相互援助的报道有所增加(见图4)。这一特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即更多地利用外援发展本国经济,与此同时用较少的对外援助维持外交需求。这个角度的检验,说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新闻性规律。而另一方面,从报道的总数比较来看,中国援外的相关报道仍远多于外国援华,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对外援助政策和实情。除有限的对外援助外,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处在“受援国”阶段,受援行为远多于援助行为。但是,对照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所有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呈现的中国全是“援助国”的角色(见图5),80年代并没有成特例。通过这一点,我们知晓《人民日报》在对外援助报道上的基本准则,即高调宣传“援外”,低调处理“外援”。实证检验结果仍然与假设基本相符,但要做一定修正,即
是,对照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所有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呈现的中国全是“援助国”的角色(见图5),80年代并没有成特例。通过这一点,我们知晓《人民日报》在对外援助报道上的基本准则,即高调宣传“援外”,低调处理“外援”。实证检验结果仍然与假设基本相符,但要做一定修正,即80年代的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会相对于六七十年代有明显变化,即外国援华的相关报道数量增加,中国援外的报道数量减少,但变化幅度与实际的对外援助情况相比仍然是小幅度的,与事实存在偏差。图4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关系统计(年代趋势)图5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情况统计(总体)9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形象与传媒的研究综述[J]. 林伟江. 今传媒. 2013(11)
[2]《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三鹿奶粉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J]. 戴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3]1998到200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媒体集团化对于广告产业影响的宏观研究[J]. 葛岩,李新立. 新闻大学. 2007(01)
[4]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在矛盾——美国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视野[J]. 殷晓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博士论文
[1]建构与误读:1950至1970年代《人民日报》话语中的美国形象[D]. 崔萌.首都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中美主流报纸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D]. 李晓蓉.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从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看中国新闻媒体政治传播的发展历程[D]. 班丽娜.山东大学 2012
[3]新闻报道中国家形象塑造的语言资源和策略[D]. 肖雪.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微博环境下报纸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研究[D]. 胡瑜.湘潭大学 2012
[5]受援国的对外援助[D]. 陈小丽.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0318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2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图2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图3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总量统计与分布“互利双赢”的导向下进行对外援助。从70年代到90年代,对外援助相关报道一直受到《人民日报》的重视,版次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80年代也正好处于这一时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另一个现象,90年代之后至今,《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平均版次数却一直在下降,探究其中的缘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80年代的对外援助报道与实情。从报道数量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对对外援助议题的重视(见图3)。实证结果与假设相符。第二个角度检验发现,在80年代期间,中国援外的相关报道明显下降,外国援华的相关报道有所增加,相互援助的报道有所增加(见图4)。这一特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即更多地利用外援发展本国经济,与此同时用较少的对外援助维持外交需求。这个角度的检验,说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新闻性规律。而另一方面,从报道的总数比较来看,中国援外的相关报道仍远多于外国援华,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对外援助政策和实情。除有限的对外援助外,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处在“受援国”阶段,受援行为远多于援助行为。但是,对照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所有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呈现的中国全是“援助国”的角色(见图5),80年代并没有成特例。通过这一点,我们知晓《人民日报》在对外援助报道上的基本准则,即高调宣传“援外”,低调处理“外援”。实证检验结果仍然与假设基本相符,但要做一定修正,即
是,对照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所有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呈现的中国全是“援助国”的角色(见图5),80年代并没有成特例。通过这一点,我们知晓《人民日报》在对外援助报道上的基本准则,即高调宣传“援外”,低调处理“外援”。实证检验结果仍然与假设基本相符,但要做一定修正,即80年代的对外援助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会相对于六七十年代有明显变化,即外国援华的相关报道数量增加,中国援外的报道数量减少,但变化幅度与实际的对外援助情况相比仍然是小幅度的,与事实存在偏差。图4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关系统计(年代趋势)图5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情况统计(总体)9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形象与传媒的研究综述[J]. 林伟江. 今传媒. 2013(11)
[2]《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三鹿奶粉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J]. 戴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3]1998到200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媒体集团化对于广告产业影响的宏观研究[J]. 葛岩,李新立. 新闻大学. 2007(01)
[4]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在矛盾——美国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视野[J]. 殷晓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博士论文
[1]建构与误读:1950至1970年代《人民日报》话语中的美国形象[D]. 崔萌.首都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中美主流报纸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D]. 李晓蓉.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从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看中国新闻媒体政治传播的发展历程[D]. 班丽娜.山东大学 2012
[3]新闻报道中国家形象塑造的语言资源和策略[D]. 肖雪.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微博环境下报纸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研究[D]. 胡瑜.湘潭大学 2012
[5]受援国的对外援助[D]. 陈小丽.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0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4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