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背景下全球公共危机的治理向度
发布时间:2021-07-22 14:06
以人工智能为背景诠释全球公共危机的治理向度,缘由有二。一是人工智能与公共危机在现实场景中的交互辩证,二是既往研究对二者内在关系缺乏总体性反思。由此可将治理向度定位在三重层面,即风险、日常、总体性。风险既印证了对盲从既有技术导致的"反向"后果,又可从中推导出反思认知范式的命题。风险降临于日常生活中,表明依赖层级化权威、力求精准计量的科层结构的失效,意味着治理需基于日常现实。治理之道在于从碎片化的危机场景中重构总体性范式,因此需超脱固化的科层,在实践中合理定位结构主义、国家观与技术语言。全球公共危机的治理向度将在风险、日常、总体性的依次递进中清晰可见。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面向风险:失控的后果
(一)断裂的持续与“反向”
(二)技术的迷思与在场
(三)反思的溯源与转向
二、面向日常:演化的主题
(一)结构的拓展与失衡
(二)分殊的极化与回归
(三)活动的割裂与重组
三、面向总体性:范式的重塑
(一)结构主义的反思与“敞开”
(二)国家观的二分与统合
(三)技术语言的初衷与调适
四、余论:悖论与契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时代的行政价值:变革与调适[J]. 赫郑飞.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3)
[2]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 贝克,邓正来,沈国麟. 社会学研究. 2010(05)
本文编号:3297296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面向风险:失控的后果
(一)断裂的持续与“反向”
(二)技术的迷思与在场
(三)反思的溯源与转向
二、面向日常:演化的主题
(一)结构的拓展与失衡
(二)分殊的极化与回归
(三)活动的割裂与重组
三、面向总体性:范式的重塑
(一)结构主义的反思与“敞开”
(二)国家观的二分与统合
(三)技术语言的初衷与调适
四、余论:悖论与契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时代的行政价值:变革与调适[J]. 赫郑飞.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3)
[2]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 贝克,邓正来,沈国麟. 社会学研究. 2010(05)
本文编号:3297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9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