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深度支撑
发布时间:2021-08-10 10:01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理应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支撑一国国际话语权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承担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拥有大国担当,秉持"共赢"理念,保有制度正义。这一切使得中国话语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强烈的感召力以及深度的说服力,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强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以健康的大国形象支撑我国国际话语的影响力
(一)中国形象不同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形象
(二)中国的形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三)中国特有的大国形象及话语气质
1.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话语基调的确立
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话语思路的调整
3.新时代我国的大国话语风范
二、以互利、共赢思维支撑中国国际话语的感召力
(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支撑了中国对外话语的“互利”思维
(二)社会主义的共生性逻辑支撑了中国对外话语的共赢逻辑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支撑中国国际话语的说服力
(一)制度正义的逻辑支点
(二)中国话语中表达的社会平等理念是更真实的平等
(三)中国话语揭示的社会价值主体是更加广泛的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1949年后的中国话语态势问题[J]. 黄力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马克思“共在论”幸福观探赜[J]. 衣永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习近平新时代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结构分析[J]. 胡荣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探析[J]. 宋效峰.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5)
[5]努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J]. 张国祚.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3)
[6]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话语建构[J]. 孙代尧,黄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9)
[7]“胜利式话语”与苏共意识形态的发展困境[J]. 薛小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8]大国之路的外交抉择——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外交理念发展探究[J]. 何志鹏. 史学集刊. 2015(06)
本文编号:3333855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以健康的大国形象支撑我国国际话语的影响力
(一)中国形象不同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形象
(二)中国的形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三)中国特有的大国形象及话语气质
1.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话语基调的确立
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话语思路的调整
3.新时代我国的大国话语风范
二、以互利、共赢思维支撑中国国际话语的感召力
(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支撑了中国对外话语的“互利”思维
(二)社会主义的共生性逻辑支撑了中国对外话语的共赢逻辑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支撑中国国际话语的说服力
(一)制度正义的逻辑支点
(二)中国话语中表达的社会平等理念是更真实的平等
(三)中国话语揭示的社会价值主体是更加广泛的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1949年后的中国话语态势问题[J]. 黄力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马克思“共在论”幸福观探赜[J]. 衣永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习近平新时代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结构分析[J]. 胡荣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探析[J]. 宋效峰.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5)
[5]努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J]. 张国祚.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3)
[6]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话语建构[J]. 孙代尧,黄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9)
[7]“胜利式话语”与苏共意识形态的发展困境[J]. 薛小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8]大国之路的外交抉择——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外交理念发展探究[J]. 何志鹏. 史学集刊. 2015(06)
本文编号:3333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3338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